顯示具有 產業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產業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轉貼:Fed聲明全文:決議維持利率不變 將買進長債6000億美元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1104/KCCS7CDXSKIXY.shtml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11-04 03:12:29

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9月會議以來所接獲的訊息,證實了生產與就業復甦的速度持續緩慢。家庭支出逐漸增加,但仍受限於高失業率,溫和的收入成長,房屋財富降低,及信用緊縮。

企業在設備與軟體的支出正在上升,但速度較今年初要慢。非住宅結構的投資持續疲弱。僱主仍不願增加僱用員工。新屋開工持續偏低。較長期通貨膨脹預期仍然穩定,但近幾季的通貨膨脹率走低。

為達成法定任務,委員會致力促進就業最大化及物價穩定。與委員會長期任務目標相較,目前失業率偏高,通貨膨脹則偏低。儘管委員會預期,在物價穩定的前題下,資源使用率將逐漸恢復較高水準,但邁向目標的進展緩慢,令人失望。

為了促進經濟復甦加速,並助使確保通貨膨脹符合任務水平,委員會今日決定擴大持有債券。委員會將維持目前將賣出債券所得資金進行再投資的政策。此外,委員會將在2011年第二季結束前,進一步買進長期政府債券6000億美元,每月購買約750億美元。委員會將根據最新訊息,定時檢討買進債券速度,及購買資產計劃總金額,並將視需要,調整該計劃,以最有利速度促進就業最大化及物價穩定。

委員會將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0至0.25%的目標範圍,並持續預期,經濟情況--包括低資源使用率,偏低的通貨膨脹趨勢,及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可能確保格外偏低的聯邦基金利率持續一段更長期間。

委員會將持續注意經濟展望與金融發展,並將運用必要的政策工具,支持經濟復甦,並助使確保隨著時間,通貨膨脹處於符合任務目標水平。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轉貼:歷史統計:美國跛腳政府僵局 金融股表現反而更好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1103/KCCS0O90Z466Q.shtml?c=headline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0-11-03 20:10:38

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周二 (2 日) 登場,結果如外界預期:在野的共和黨拿下眾議院多數席位,民主黨則保有參議院主導權。眼看美國政局將進入跛腳政府窘境。不過,歷史經驗竟顯示,金融類股卻在此時表現較佳。顯示美國政治僵局,並非不利市場。

《富比士》周二報導,根據統計,自 1972 年至今,美股標準普爾 (S&P) 500指數中的金融類次指數 (XLF),在美國政府分裂時的平均報酬率達 20%,高於統一政府時期的 9%。

調查定義的政府分裂時期,是指美國總統所屬政黨,未能掌控國會參眾兩院至少其一;而統一政府則是指總統所屬政黨也掌握國會兩院。股票表現的統計,則以每任國會 2 年任期為單位。若以年度平均來看,金融類股在分裂政府時期的報酬率為 9.5%,高於統一政府時期的 4.3%。

另外少數在分裂政府時期,報酬率高於統一時期的類股,則是消費必需品:在分裂時期報酬率達 23%,優於統一時期的 9%。相反地,能源類股最偏好統一政府時期,報酬率高達 54%,大幅超越政府分裂時虧損率 1%。

若再細分金融類股中,銀行、保險、特定金融及券商/資產管理等各次團體表現。則統計顯示,銀行類股在分裂時期的報酬率達 12%,高於統一時期的 2%;而券商/資產管理類股在統一時期的報酬率則高達 47%,遠領先分裂時期的 27%。

統計還顯示,在這段期間內共和黨執政勢力擴大的國會任期內,亦即今日情況,美股中金融類股的報酬率平均高達 41%,遠遠優於民主黨勢力擴大時虧損率達 14%。

轉貼:〈分析〉跛腳政權不利股市 期中選舉後2年內美股恐欲振乏力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1103/KCCS0A7SXUJ63.shtml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2010-11-03 15:50:24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即將揭曉,一般估計共和黨不但會重新拿下眾議院,在參議院的政治力也將大增,民主黨的歐巴馬政權將面臨重大挑戰,美國國會將陷入兩黨抗衡的僵局。對美國股市來說,這是好是壞?

財金媒體《MarketWatch》評論作家 Nick Godt 指出,依歷史經驗來看,政治出現僵局對股市並非好事。

標普(Standard & Poor’s)資料庫顯示,1900 年迄今,在國會因期中選舉陷入兩黨僵局之後的 2 年內,是股市表現最差的時候。相反地,當執政者與多數國會議員屬於相同政黨時,股使表現最佳。

自 1900 年以來,在白宮與國會同聲一氣的 67 年中,S&P 500 指數的平均報酬率是 7.6%;當白宮與國會分屬不同政黨掌控時,平均報酬率為 6.8%;而當國會無過半政黨時,報酬率更僅有2%。

標普首席策略師 Sam Stovall 說,當執政黨順利掌握國會時,總統提出的法案通常很快就能得到國會認同,在運作順暢的情況下,自然能有效刺激經濟、提高企業獲利,進而帶動股市上漲。

相反地,Stovall 表示,在跛腳政權的帶領下,市場就會充滿不確定性。這點對股市是最不利的。

不過,近來美股持續上揚,正因為許多投資人認為,一旦共和黨重新拿下國會主導權,課徵富人稅的機率就會大減。Godt 表示,這項暫時性利多與接下來兩年股市預期將發生的損失相較,投資人卻可能因小失大。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美國國會休會 美股的利多之一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805/KCB040K672XLZ.shtml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8-05 00:15:52

周結束後,美國股市將獲得一項重要支撐,即美國國會即將開始休會(8月9日)。國會再復會(9月13日)要等到勞工節之後了。

這與美國股市有什麼關係?

關係顯然深厚。因為平均而言,當國會休會時,美國股市的表現會好得多。

幾年前,由辛辛那提大學教授佛格森(Michael Ferguson)與密蘇里大學教授維特(Hugh Douglas Witte)所進行的一項學術研究顯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的漲幅,有90%係出現在國會休會時期。

更明確的說,根據二位教授的研究,在1897年至2004年間,當國會休會時,道瓊平均年度報酬率達5.3%,相形之一,在會期進行期間,平均年度報酬率僅0.4%。

當然,這項所謂的「國會效應」,可能只是統計上的巧合。畢竟,這項關連並不等同因果。

但是這二位教授,並不認為這僅是統計上的巧合。在國會會期進行中,企業界與投資人都面臨更多的稅率與管理環境的不確定性,亦即風險高於國會休會期間。為了證實這項發現,二位教授特別指出,當國會會期進行時,股市的波動明顯擴大。而波動正是不確定性的最佳代表。

二位教授引用了Will Rogers在1930年所發表的著名演說:「當國會會期進行時,美國就像一個手拿鐵錘的嬰兒,問題只剩所造成的亂子會有多大。」

這二位教授不認為這項統計結果只是巧合的另外一項原因是:當國會的支持率偏低時,這項股市型態也格外強烈。例如,他們發現,每當國會整體支持率低於39%時,國會效應也就特別明顯。

統計數據中的這項明顯特色,顯示在即將來到的國會休會期間,美國股市可望獲得超乎尋常的支撐。因為過去六周,幾度的民意調查顯示,國會目前的支持率僅介於19%至24%之間。

由這項學術研究中,一節投資課程油然成形。亦即投資人鮮少注意的一項因素,股市卻對其格外敏感。因此,為了瞭解股市,投資人得先瞭解華盛頓正在做些什麼。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名列蘋果創辦人 220億持股當年800元賣掉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625/KC9XK87MS6JGA.shtml?c=us_stock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0-06-25 15:18:00

蘋果電腦當初創立的時候,公司登記證上,有三名創辦人,其中的兩人(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都發財了,第三個共同創辦人維恩,卻與財神無緣,他在三十多年前,以八百美元的價格賣掉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票,如果他把股票留到今天,現在的市值是220億美元。(夏明珠報導)

維恩住在內華達,每隔幾天就會去賭場試試手氣,昨天,在一組CNN記者和攝影師陪同下,他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個禮品店的店員問他,他是名人嗎,維恩輕描淡寫的說,他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不過現在靠著社會保險和買賣郵票與硬幣度日。

維恩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非常短,他在1976年四月一號進蘋果,公司登記證上,他與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並列創辦人,他與賈伯斯比較早認識,兩人非常投緣,後來與伍茲尼亞克共同創辦蘋果,蘋果的原始商標以及作業手冊,都出自維恩之手,公司創立之後,他取得一成股權,伍茲尼亞克在自傳中形容維恩的腦袋,比他和賈伯斯都靈光,蘋果創設過程以及成立之初,很多事情都是由他搞定,不過他因為有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的經驗,導致他有心理障礙,加上他比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年紀長了一大截,他覺得自己沒有再失敗的本錢,蘋果電腦公司成立十一天後,他就以八百美元出讓了持股,退出經營團隊,離開蘋果之後,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從來沒有買過蘋果的產品,也很少使用電腦,最近才買了一台戴爾電腦,因為他比較習慣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維恩說,他從來不去想要是當初沒有賣掉蘋果股票,他的人生會有多麼不同,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與錯通常必需歷經時間的焠鍊才能顯現。

事務的真相也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以透過表面的觀察即可判定,還是要留待時間來解決。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加權指數揭示 改為15秒一次

http://udn.com/NEWS/STOCK/STO2/565684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2010.06.11 04:00 am

台股與美股、大陸等國際股市互動愈來愈緊密,證交所將提供投資人更為即時的市場資訊,以利投資研判。預計從明年1月17日起調整發行量加權指數,由目前的每30秒揭示一次,縮短為每15秒揭示一次。

證交所表示,現行集中市場揭露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列為每一分鐘計算一次,每30秒揭示一次(每一分鐘與次30秒揭示相同指數),為提供投資人更即時的指數參考,將從明年1月17日起縮短為15秒計算與揭示一次。

證交所表示,另外因現行的「成交及委託統計資訊」揭露頻率與指數相同,為了讓市場資訊揭露能有一致性,明年1月中旬起也一併調整為每15秒揭示一次。

證交所指出,鑑於目前上市的認購售權近4,000檔,但現行僅統計及揭示整體市場的委託及成交資訊;為提供投資人獲悉各有價證券的委買及委賣情形,證交所也規劃未來細分成交及委託統計資訊,並增加類別。

統計成交資訊方面,原僅為整體市場一大類(揭示內容為成交金額、數量、筆數),未來將增加基金、股票、認購權證及認售權證等四大類。

【2010/06/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升不升息? 央行緊盯中美動作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647518.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6.07 09:45 am

七大工業國(G7)中由加拿大率先升息,調升利率0.25個百分點,我國中央銀行本月24日將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是否升息也引發國內關注。市場人士分析,在美、中兩大國尚未調升利率前,央行應會按兵不動,惟仍將持續緊縮市場資金。

一般認為,在歐債危機未完全消除前,主要國家在金融海嘯期間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不急著退場,台灣應會關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及中國人民銀行的動作,其次是有把握讓失業率降到目標值(5%)之下,才會啟動升息。

加拿大央行調升基準利率1碼至0.5%,成為去年全球經濟衰退以來,G7中最先升息的國家,具有重要指標意涵,是否會造成工業國連鎖效應,我國央行正密切注意。

行庫主管認為,加拿大在金融海嘯中受傷不重,復甦速度比其他國家更快,以去年為例,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就高達4.9%,今年第一季更衝到6.1%,反觀台灣是在今年才出現經濟數據明顯好轉的跡象,換言之,就算要升息,台灣至少會晚一季。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指出,央行關注的是國人消費低迷的問題,因此,就算有升息的條件,但在國際景氣欲振乏力下,也沒有機會馬上做出升息的決策。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認為,因為歐債危機,台灣對歐洲出口受到影響,央行本月升息的可能性愈來愈低,甚至可能到明年第一季才有調升利率的機會。

行庫主管說,今年初中、美已經相繼調整存準率及重貼現率,已有回收資金的跡象,加拿大升息頗有「試水溫」的意味,台灣必須做好準備,可以預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力道會加大,先行營造升息環境,時間到了就會順勢調整。

【2010/06/0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負利率現蹤 升息壓力增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646649.shtml
【聯合晚報╱吳文淵】
2010.06.07 09:45 am

政院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最近提出救市機制退場的三指標,分別是經濟成長率就業率物價上漲率;前兩者一般呈現正相關,經濟成長邁大步,就業機會多半跟著增加,但在結構性失業難解下,「無就業復甦」的憂慮依然如影隨形,因而各項刺激政策還不想退場;這時,物價問題的關鍵性立時浮現:如果物價平穩,退場就尚無急迫性,但若物價漲幅走高、甚至超過名目利率,以致出現負利率時,退場壓力就來了。

物價上漲率的可接受度,要看經濟體的發展程度而言,有些國家的中央銀行會設定一個監控目標,例如中國大陸是設定在3%;台灣則強調去除食物及能源的核心物價,一般則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2%為一警戒值。另一常用以評估貨幣政策動向的指標是實質利率,即名目利率減CPI漲幅,當其為負數時,即代表負利率,表示民眾存款所得到的利息收入,跟不上物價的漲幅。

對存款人而言,負利率代表儲蓄收入是負的,「用於當下」所購得的財貨因隨物價上漲而增值,高於未來的儲蓄收益,民眾的消費、投資意願都會跟著增強,因而有時會成為政府因應需求不足時的政策手段,就像1990年代後期的日本;對企業等借款人而言,負利率代表的是資金成本很低,甚至為負,則可能鼓勵了過度的投資,進而帶動原物料、勞動力價格的上漲,除了造成有限生產資源的排擠,甚至可能成為催生資產泡沬的溫床,那對經濟發展就不是件好事了。因此,當出現負利率現象時,除非是因應景氣低迷的必要之惡,通常意謂寬鬆的貨幣政策應該要考慮轉向了。

近日國內的物價情勢,就已顯露出這樣的苗頭。以本國最大銀行台灣銀行的1年期定存固定利率0.9%為例,就已從今年2月起,連續三個月低於CPI上漲率;即使以中央銀行目前的重貼現率1.25%來計算,也是連三月低於物價上漲率,顯示負利率已經現蹤。這也讓行政院主計處即將發布的5月物價情勢更受關注;如果上月CPI漲幅未見緩和,負利率的幅度擴大,代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

其實,近來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固然是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南北韓軍事衝突風險升高等事件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反映了對景氣前景的不確定心理;尤其是,經濟成長、就業增加等兩大正向指標都未見穩定,反向的通貨膨脹卻是蠢蠢欲動,讓全球經濟不只蒙上「二次衰退」的雙底疑慮,復加上「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風險。看來,剛忙完金融海嘯的各國中央銀行總裁又有得忙了。

【2010/06/0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負利率警報響 升息壓力大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5647516.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6.07 09:45 am

國內景氣復甦,物價回溫,不過,因利率維持低檔,使得國人的存款利息收入被物價上漲吃掉,第一季實質利率由正轉負。中央銀行本月24日將召開第二季例行理監事會議,負利率情況使央行面臨升息壓力。不過,國內經濟活動仍顯疲弱,加上歐債危機餘波盪漾,此刻若採大動作調升利率,將影響後續景氣復甦。市場人士研判,央行本月理監事會,應仍會維持「鬆中帶緊」基調,但為避免過多資金流竄造成物價上揚,擴大負利率危機,將繼續沖銷游資,並協助引導資金轉進公共建設。

央行總裁彭淮南3月初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曾表示,「目前來看,物價還在溫和、可接受的範圍。」

然而,根據主計處資料,第一季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為1.28%,台灣銀行1年期定儲機動利率為1.03%,實質利率為-0.25%,是前年第四季以來,實質利率再度轉負。依照主計處的全年物價年增率預估值1.27%來看,央行若不升息,負利率將會持續到今年底。

銀行定存利率從去年2月起就在史上最低水準打轉,但物價隨景氣復甦而上揚,使台灣再度進入負利率時代,換句話說,民眾存在銀行定存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全被通膨吃掉。

行庫主管認為,景氣復甦自然伴隨物價上漲,負利率出現,顯示官方利率有調升的空間。不過,財經官員認為,央行擴大公開市場操作、拉抬隔夜拆款利率,代表寬鬆貨幣政策正在轉向,上周五(4日)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攀抵0.179%的高檔,和第一季理監事會後,彭淮南強調量化寬鬆退場時相比,隔拆已攀升近0.05個百分點,顯示市場資金的確不若以往浮濫,可望減輕物價壓力,減緩負利率問題。

行庫主管分析,央行關切負利率及物價問題,即使現在無法透過升息解決,但應當持續調節資金,不排除增發長天期定存單鎖住資金。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認為,以目前台灣超額儲蓄過多的情形來看,些微負利率的狀況,反而能有效提振民間的投資意願,不見得是壞事。

【2010/06/0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股市風浪大 分析師:禁不起震盪 就應出場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603/KC9SNGOCXD79F.shtml?c=us_quo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6-03 00:06:29

周二收盤前不久,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大跌了逾100點,使得股市於過去六個交易日中,已是第五天下跌。周三早場,美國股市又告上漲,但那股波動震盪走勢,足以讓人頭昏眼花。

「股市近來的波動,已非散戶投資人所能適應或應付,」路透社分析師Felix Salmon說。「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足以應付這般波動的風險胃口。」

Salmon對這些人的建言是:與其在艱困時機中受創,不如現在就脫手出場。

這位反向分析師認為,散戶投資人通常總是犯錯。如果他們賣出,聰明的投資人就應買進。Salmon承認,通常,情況應是如此,但他相信目前的市場正邁向一個漫長的空頭市場。換言之,過去的走勢已不再是未來報酬率的指標。

即使結果證實錯誤,Salmon仍然認為,審慎才是上策。「如果無法承受虧損,就不應留在場內,」他說。此外,「這次的危機中,投資人學到,就在股市重挫到7000點時,剛巧正是投資人最需要錢的時候,」他指出,並表示2008至2009年初發生的事,很可能在短期內,將再度出現。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富士康為員工自殺負責 網友疑有人煽動「一跳保全家」

http://www.nownews.com/2010/05/22/91-2605994.htm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富士康從2010年開春以來,已發生10起員工跳樓事件,並造成8死2傷的悲劇。接連跳樓事件讓員工「凍未條」,還在網路上揚言6月1日要罷工,希望公司給個合理交待。另外,員工「連跳」事件現也傳出陰謀論,懷疑內部有人以「跳下去保一家吃穿」為由煽動員工。

企鵝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從懸崖往下跳,小小的動畫圖示,是網路上現流傳的富士康「新企業logo」,諷刺從2010年以來就不斷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雖然已緊急啟動多項預防性措施,如有償通報機制、心理諮商等,相關主管表示,他們甚至要求員工睡覺時與隔壁床手牽手,但仍無法阻止「第十跳」的發生。

看著富士康的員工不斷「落下」,就有網友發起「富士康觀察團」,計畫從全大陸招募20名網友,自費深入富士康內部,從體驗員工日常生活、工作中尋找連環跳的真相。另外,大陸百度貼吧也出現疑似號召罷工的文章,內容「6月1日富士康員工全體罷工,大家相互轉告一下。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上圖:網路上號召富士康罷工的文章,現已被網站刪除。

而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頻傳,也引發大陸官方的注意,根據新華社報導,深圳市公安局已著手展開調查連續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19日更由深圳副市長、公安局長等人組成調查團,前往集團進行查看,並和集團高層商討防範措施,甚至連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主任樊富民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精神研究所前所長呂秋云教授等國內多名心理學專家都空降深圳,為富士康「開藥方」。

網路上現也有陰謀論傳出,有網友指出,2009年富士康在爭取iPhone訂單時,樣品出貨數與蘋果收到的數目不合,當時所有矛頭都指向一位叫做孫丹勇的中低層主管,在百口莫辯下,他於7月縱身一躍,自殺身亡。事後公司與他的家屬達成協議,承諾除發放撫卹金約人民幣36萬元外,每年還給雙親3萬元人民幣的零用金,算是代為照顧父母後半輩子。

從此之後,網路上就流傳「要自殺到富士康,一跳保全家」、「要死,死在富士康」的言論,而11日因感情問題自殺的祝姓女員工跳樓案(第8跳),公司也的確願意負起道義責任,據悉至少給其家屬10萬元人民幣的撫卹金,似乎是在呼應「保全家吃穿」的發言。因此,網友懷疑,光是富士康深圳龍華廠會接連發生10起跳樓案件,背後可能是有人在暗地裡煽動。

不過,根據大陸教育部的調查,全中國有4分之1以上的大學生有自殺念頭,其中過半有憂鬱症傾向,北京心理危機研究中心調查也指出,中國每年有28萬7000人死於自殺,有200萬人自殺未遂。對照這樣抑鬱的大環境氛圍,富士康的連環跳樓事件或許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4月M1b年增率 破20%警戒線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1+112010052600249,00.html
2010-05-26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錢潮退燒!中央銀行昨公布金融統計,象徵「台股資金活水」的貨幣總計數M1b,4月年增率為17.92%,不只跌破20%的「紅色警戒區」,更創近10個月來新低。金融圈普遍認為,資金行情步入尾聲,恐為近期走勢疲弱的台股,再埋隱憂。

也有一派認為,M1b破表非壞事。券商表示,資金狂潮退潮,漸回歸基本面,若籌碼能經整理,可為後續漲勢蓄積能量。

M1b牽動台股後勢,各方看法迥異,不過面對兩韓開戰危機,致台股重挫超過2百點,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陳一端昨出面喊話,強調這是因為去年基期高,拉低4月年增率,而活期性存款餘額,仍較前月增加,台股資金動能不虞匱乏。

根據歷史資料,M1b年增率在97年7月底,跌至負5.77%,即網路泡沫化後之低點以來,便一路走升,98年1月底由負翻正。歷經18個月走升,伴隨資金狂潮湧現,去年底來到30.3%的近22年新高。

對照台股走勢,當時加權股價指數為7128點,隨著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全球出現流動性危機,台股指數一路下跌,最低是98年1月底的4475點。隨後台股在低利、資金堆砌下,今年初一度衝到8395點。

行庫主管表示,M1b在1月首見反轉,台股雖沒馬上跌,但意謂資金開始退潮,要「居高思危」。如今M1b跌破「紅色警戒線」,意謂資金退潮速度超過預期,可能有3到6個月落差,但股民操作要更謹慎。

而代表整體資金供給,廣義貨幣總計數M2,上月年增率為4.18%,則是連續7個月下跌,但仍在央行目標區2.5%至6.5%間。不過,是否會隨主計處調高經濟成長率而調整,需待下月理監事會時討論。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重施次貸危機故技 對沖基金賭歐元崩潰 全面放空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524/KC9BWFH2TEOMN.shtml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0-05-24 13:10:50

據《星期日電訊報》報導,曾經大賭次貸危機將會爆發的對沖基金,現時正已同一個方式和程度,賭歐元將會崩潰。

包括 Hayman Advisers 和 Matrix Group 在內的對沖基金向投資者表示,他們預期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將會惡化,即使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中央銀行願意撥出高達 1 兆美元援救,亦難以扭轉劣勢。

交易和經紀向《星期日電訊報》表示,對沖基金正用一系列的途徑放空歐元,其中一位交易員說,放空歐元是目前全個倫敦市中最大的賭局。他表示,他們正看見大額的信貸違約掉期合約 (CDS) 和放空股票活動,這全因他們看淡歐元。

Matrix 基金經理 Gennaro Pucci 便由於放空歐元而令其全球信貸基金在上月錄取 1 成 9 的回報,他表示,歐央行正在買入歐元區國債,但是這並未能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香港《大公報》指出,美國投資公司 Groveland 的基金經理 Nick Swenson 曾於信貸危機時期賺取到數億英鎊,他表示,在 3 月已開始買入西班牙、義大利和愛爾蘭政府的 CDS 。

證據顯示,全球各地的大投資者正在放空歐元,令歐元在上周跌至 4 年低位,空方的藉口是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將可能被迫退出歐元區。

東京大型資產公司大 Kokusai Asset Management 據聞正大手拋售歐元,該公司旗下一隻全球主權開放式基金共有資產 600 億美元,該公司自從 2009 年以來一直是希臘債券的最大持有人,不過,現時已經大舉拋出歐元資產以交換更安全的資產。 Kokusai Asset Managment 曾在去年 12 月把整批有問題的歐元資產全數出清。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現時的歐元放空合約共有 10 萬張,合約持有人全都是看淡歐元的未來走勢。在兩周前,歐元的沽空合約一度激增至 113890 張,創下歷史新高。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了要對抗炒家,在上周宣布禁止投資者無持貨放空部分股份、債券和衍生工具,不過,交易員警告說,此舉只會令市場更加恐慌,而歐元在本周將再度成為空方的放空對象。

金融時報:德計畫每年預算大砍100億歐元 恐震驚其他歐元國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524/KC9BWW9BSPYUU.shtml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0-05-24 14:26:13

英國《金融時報》周日 (23 日) 報導,德國政府計畫明年起至 2016 年,每年預算大幅刪減 100 億歐元 (130 億美元)。目的為了為歐元區設立典範,並符合憲法修正後的赤字規定。

報導引述不具名官員消息透露,德國政府將透過增稅及刪減支出,來達到下砍預算目標。主要遭開鍘的支出,包括提供各省政府的補助款,以及數項免稅及減稅優惠。

另外德國財政部長 Wolfgang Schäuble 於周日出刊的專訪中還表示,政府推動的失業及社會福利改革,若有助提振就業率,便能擴大財政節省規模。他並承諾,財政預算刪減計畫中不會有任何「詭計」,教育及訓練項目將受到保障。

這項大砍預算行動,呼應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與Schäuble 一再重申,將於明年起刪減創紀錄高達 800 億歐元的赤字規模。儘管如此,這波減支計畫仍可能震驚歐元區其他 15 個成員國,因為他們原本期望德國能領導該區的經濟成長。

Schäuble 還指出,德國的節支計畫,盼至 2013 年將預算赤字相較於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比例,由高於 5% 砍至 3%,符合歐盟長期穩定及成長合約的目標。

此外,德國政府需要刪減預算,以符應憲法新規定,將去除經濟循環效應後的結構性赤字 (structural deficit),至 2016 年減至 GDP 的 0.35%。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開放保險業買陸股 4,000億上膛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559468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2010.05.13 03:22 am

金管會與陸委會等部會達成共識,將開放保險業投資大陸有價證券,經濟部修改相關法規後,最快上半年放行。金管會初步規劃業投資標的,將以流動性高、收益穩定的上市股票及公司債優先,私募有價證券暫不納入。

保險業可投資大陸股票上限,考慮訂為國外投資總額的10%,以目前來看,可投資空間約三、四千億元。

目前保險資金約10兆元,立法院財委會昨(12)日審查保險法修正案,立委關切保險業資金運用,金管會主委陳冲表示,金管會正往開放保險資金投資大陸股市的方向考慮,也已與相關單位溝通,初步沒有看到太多反對意見,但很多事情要到最後才能確定。

陳冲進一步指出,保險業需要長期穩定的投資標的,財政部已發行30年期公債,但依新加坡的作法,政府就算沒有財政目的也可以發債,以協助建立利率指標,財政部可以思考這個方向。

陳冲會後表示,有關投資大陸有價證券,陸委會基本上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但因跟經濟部對外投資法規有關,正洽詢經濟部意見。金管會主要是協調經濟部,在相關辦法增訂授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投資範圍,因為有程序要走,預計最快第二季底才有機會放行。

根據金管會規劃,未來保險業投資大陸有價證券將另訂限額,可能以海外投資額度、業主權益或資金總額為基礎;若以海外投資額度計算,上限可能考慮訂為 10%。

官員表示,每家保險公司獲准的國外投資上限額度不同,平均數則是三成。以目前保險業資金有10兆元來看,若以10%計算,可投資大陸有價證券金額約 3,000多億元。

官員表示,依大陸規定,未來保險公司若要投資大陸股票,必須先取得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人)資格;至於保險業能否投資大陸地區不動產,包括自用及非自用部分,因問題相對複雜,金管會還在洽陸委會等單位意見,尚未明朗。

【2010/05/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時間換空間 立院馬拉松通過產創條例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4160320&pType1=CD&pType0=aIPL&pTypeSel=0&pPNo=1
20100416 22:09:08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16日電)立法院會今天從早開到晚,挑燈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回顧產創條例立法,雖然協商過程波折,內容數次更易,朝野至少同意今天表決定「輸贏」,讓產創條例爭論劃下句點。

民進黨團對產創條例提出共17條條文修正動議,其中15條各派2人發言,爭議較大的企業研發可享租稅優惠及提供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補助的2條條文,民進黨團更各派10多人登記發言「車輪戰」。

不只民進黨立委發言,國民黨立委也發言,立委發言程序使得立法院審議時間拖得很長。高層人士指出,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以時間換取空間」,雖然拉長院會處理時間,但只要法案能進到表決程序,「後面就順了」。

回顧朝野黨團去年12月21日協商產創條例草案時,當時行政院版主要租稅優惠架構,是在已降至20%的營所稅上「加4」,分別就人才培訓、研發、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及在台灣設立物流配銷中心等,再給予租稅優惠。

另外,這次協商也加入全球500大企業來台設營運總部,可享營所稅再降至15%優惠,及開放產業園區內工業專用港部分得用作商港的「工商綜合港」等激勵條件。

雖然首次協商民進黨團未表示反對,但也沒有在協商結論上簽字,原本以為可趕在去年底促產條例落日前三讀的產創條例草案,因為民進黨團在院會前協商表達反對立場,無法處理,產創條例出現第一次轉折。

當時擔任國民黨團書記長的國民黨籍立委呂學樟表示,美牛修法是上會期首要之務,順利通過後,為求讓99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儘速三讀,朝野黨團最後同意總預算案後先處理政府改造配套法案,暫時擱置產創條例草案,但改列本會期最優先法案。

本會期正式協商時,民進黨團提出不能獨厚台灣少數幾家跨國大企業,堅持不同意在台灣設營運總部的全球500大企業,可享15%營所稅率優惠;提案的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一度修正可「排除國內企業」,不料引發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高分貝抗議,產創出現第二次轉折。

郭台銘的抗議,引發輿論不少討論,也讓總統馬英九宣示,應對企業一視同仁。經濟部研究相關條文後,在國民黨團大會中建議刪除提供全球500大企業營所稅率優惠條文,同時也建議工商綜合港恢復工業專用港。

因為民進黨團要求產創條例須扶助中小企業,堅持營所稅降到17.5%單一稅率。府院黨研議後出現戲劇化轉折,國民黨團一改李述德稍早論述,提出比民進黨團更低的營所稅17%單一稅率。

而且,還有「創新研發」租稅優惠及中小企業雇工補助(即17%加1加1),以符合產業創新條例精神。資深國民黨籍立委分析轉折原因說,調降營所稅率到17%當然是國民黨一大讓步,但對中小企業有利,況且稅損也未必收不回來。

雖然產創條例立法過程一波三折,引起社會上各種議論,但各界都希望產創條例的利多,能為企業帶來發展,進而惠及全國民眾,那麼這段時間以來產創條例的風風雨雨,也可算是豐收前的滋潤了。990416

立法院三讀通過產創條例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4160307&pType1=CD&pType0=aIPL&pTypeSel=0&pPNo=1
20100416 21:51:05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6日電)立法院今晚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接續已經「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立法院下週將處理配合產創條例修改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營所稅可望降到17%。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去年12月31日落日,當時產創條例沒能在立法院及時通過銜接。

今天立法院會表決產創條例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出17個爭議條文、2個章名,但民進黨團所提全部遭到否決。

因表決和立委登記發言,從早上一直馬拉松式審議,產創條例直到接近晚上10時才完成三讀。

產業創新條例通過後,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得訂定地方產業發展策略,各中央主管機關可以進行獎勵或補助,並可設立產業園區。產業園區並不僅限於工業區,還包括醫療、文化、創意、環保、科技等園區都可以設立。

條例中還規定,產業園區內土地開發,產業用地不得低於土地面積的60%、公共設施用地不得低於20%、社區用地不得超過10%。

原本產業創新條例中有4項租稅優惠,但在府院敲定營所稅降至17%以後,只剩下創新研發1項租稅優惠。條例中規定,公司在投資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的15%內,可抵減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以不超過30%為限,該項優惠可回溯自民國99年1月1日起,至民國108年12月31 日為止。

為促進中小企業創新、改善人力結構、創造國民就業機會,產業創新條例中也規定,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補助,但相關資格、額度,都授權中央勞工主管機關訂定。

此外,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產創條例也規定行政院應設置國家發展基金,不僅可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對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的重要事業或計畫,進行投資或融貸資金,還可以協助政府辦理計畫與推動計畫的相關支出,相關基金管理及運用辦法,都由行政院定之。

至於國民黨籍立委丁守中所提出的500大企業營運總部租稅優惠,以及國民黨籍立委張嘉郡所提出的工業港轉工商綜合港,都沒有納入產創條例條文中。

營所稅調降的部分,需要所得稅法配合進行修正,民進黨團提出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營所稅調降為17.5%,上午在立法院院會逕付二讀,國民黨團也預計在下周提出17%的版本,屆時再與民進黨團版本併案處理。990416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中國第一個股指期貨4/16上市

中國金融交易所(簡稱:中金所),是中國第一個金融交易所,
另有大連、鄭州、上海三個商品交易所,2009年量排名為全球第10、13、16(臺灣期交所為第17名)。

中金所期指標的為滬深300指數,每點300元,4/15結算價3399點,相關訊息請參閱中金所網站。

http://www.cffex.com.cn/

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Fed官員 拉響資產泡沫警報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526341.shtml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2010.04.09 03:36 am

美國聯準會(Fed)兩名官員不約而同提出警告說,市場可能出現資產泡沫,Fed必須考慮開始提高基準利率,或採取總體審慎(macroprudential)的措施因應。此話傳出,加深市場對Fed多快將升息的不確定感。

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霍尼格(Thomas Hoenig)7日表示,Fed應考慮近期內把基準利率調高到1%左右,以防資產泡沫再度出現。

他說:「Fed必須在經濟復甦初期扭轉政策方向,雖然經濟數據仍好壞參半,但整體而言表現都很不錯。目前經濟情勢有理由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但隨著市況持續改善,長期維持低利率可能帶來風險。」

霍尼格的看法有別於Fed今年來發布的會議聲明,他認為維持低利率「一段時間」可能導致金融失衡惡化,長期來看也會對經濟穩定造成風險,而1%利率仍代表「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無獨有偶,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雷(William Dudley )同日也呼籲Fed重視資產泡沫問題。他表示,過去的常規性方法不足以因應市場泡沫,Fed必須改弦易轍。

杜雷說:「資產泡沫確實存在,而且經常發生。雖然金融市場泡沫通常不容易察覺,但央行官員不能因為不確定性而袖手旁觀。」他指出,由近期的經驗可知,資產泡沫破裂將重創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

杜雷的看法顯示Fed決策官員正在重新評估金融市場泡沫。他們的思維轉變歸因於近年來房價泡沫化,導致市場爆發金融危機和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Fed和財政部也因此被迫採取空前行動來維持金融市場運作。

不過,杜雷認為升息並非解決市場泡沫之道,因為此舉的影響層面太廣。他建議Fed擅用宣示效力和總體審慎政策的工具,例如設定貸款與估值比率上限、對金融機構和市場參與者加強監管,都會比採用貨幣政策效果更加。

另方面,Fed主席柏南克7日表示,升息前提之一是政府提出可靠削減赤字計畫。他指出,美國必須儘快為人口老化擬定對策並降低公共負債,否則不可能達到長期的金融穩定和經濟成長。柏南克強調,Fed不會印鈔票來替中央償債。

【2010/04/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希臘債務危機惡化 銀行流動性吃緊

http://cn.wsj.com/big5/20100409/beu102041.asp?source=rss

週四﹐由於市場擔心希臘私營銀行可能存在流動性短缺﹐希臘債市和股市大幅下挫。這說明﹐歐盟通過含糊承諾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支持下提供救援、以此化解危機的努力﹐差不多已經失敗。
雅典防暴警察守在一家銀行大門外﹐防止抗議者進行破壞。

市場走勢說明﹐投資者又在擔心希臘銀行業難以應付短期融資需求。週三﹐希臘四大銀行請求雅典方面允許它們使用政府的一項應急流動性工具。希臘的銀行被普遍視為該國金融體系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亮點之一。

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在週四上午的一份簡報中表示﹐這明顯說明﹐希臘當局已經走到窮途末路﹐需要給IMF打電話了。

週四﹐希臘債市連續第七個交易日走低﹐基準股指也大幅下跌。10年期希臘國債收益率達到了歐元問世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反映了希臘的借款成本﹐也反映了投資者眼中希臘債務的風險。

更讓人警醒的是﹐希臘更近期的融資可能會出現困難:兩年期希臘國債收益率在週四已經達到7.45%﹐較德國國債收益率多出6.51個百分點。一天以前﹐這一息差僅為5.68個百分點。

歐元在週四上午急跌﹐不過後來出現回升﹐原因是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表示希臘不會違約。

歐盟上月下旬還信誓旦旦地承諾﹐如果希臘不能從市場獲得足夠融資﹐歐盟將同IMF一起出手救援﹐使之免於違約。

德國和法國曾經認為這一保證將足以使不安的市場相信歐盟將不會允許希臘違約。

但歐盟未就其可能提供貸款的條件提供更多細節﹐許多投資者對此表示失望﹐希臘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從那時到現在一直穩步下滑。

危機已出現惡性循環的跡象﹐週四外界對銀行的擔憂導致希臘政府債券價格下滑﹐意味著希臘必須支付更高的利率以吸引借款人。希臘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達到7.38%。雅典的銀行股暴跌6%﹐受其拖累﹐整體市場下跌3%。

這一現實情況或許將致使歐盟要麼向希臘提供緊急援助﹐要麼迫使希臘進行債務重組。後者意味著債券投資者將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損失。歐洲的許多人一直希望避免出現這一結果﹐擔心這將損害人們對歐元的信心。

歐洲央行(ECB)行長特里謝(Trichet)週四向希臘及其銀行提供了口頭且實質性的支持。他在月度新聞發佈會上說﹐希臘不會有違約的問題。他還證實歐洲央行在明年仍將保持其寬鬆的擔保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希臘銀行的不確定性。希臘銀行高度依賴政府債券作為其獲得歐洲央行低息貸款的後盾。

外界對歐盟何時出手援助及以什麼條件出手援助仍心存疑問﹐多日來這已對希臘債券造成重創。四月是一個關鍵的月份﹐一系列希臘短期國債從下週起開始陸續到期﹐再下週又有80億歐元債券需要支付。希臘官員堅持稱希臘有足夠的現金支付這些債券。

五月則有另外的問題。5月19日有85億歐元的債務到期﹐這是當月最大的額度。希臘在此之前幾乎肯定將不得不尋求貸款或援助。

向希臘提供援助需要得到所有歐元區領導人的批准﹐這意味著不願對一個開支無度的國家伸出援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手中有一張有效的否決票。在應於何種情況下提供援助的問題上﹐歐盟官員分歧巨大。

儘管金融市場已出現危險的跡象﹐許多投資者仍覺得難以相信歐盟會允許希臘破產。

Charles Forelle / Marcus Walker

About This Blog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就像星際大戰電影一樣,充滿著炫麗的聲光效果,令人虛實(多空)難辨。
而期權交易人也如同絕地武士,唯有不斷的修練自己的心智(符合趨勢的盤感),來增加光明原力(賺錢策略),避免黑暗原力(賠錢策略)的影響而淪為西斯。

願 原力與你同在 !!

About Me

我的相片
行銷,應該就要像絲襪一樣。看不到,但卻又能有效掩飾缺點,還能讓八歲到八十歲的男人都想摸一把。

  © Blogger templates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