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巫醫觀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巫醫觀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孩子,你的報紙拿反了!!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篇看起來像是不一樣的報導,其實分析的都是同一件事

看完後還是霧灑灑!!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名列蘋果創辦人 220億持股當年800元賣掉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625/KC9XK87MS6JGA.shtml?c=us_stock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中廣新聞網) 2010-06-25 15:18:00

蘋果電腦當初創立的時候,公司登記證上,有三名創辦人,其中的兩人(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都發財了,第三個共同創辦人維恩,卻與財神無緣,他在三十多年前,以八百美元的價格賣掉他持有的百分之十蘋果股票,如果他把股票留到今天,現在的市值是220億美元。(夏明珠報導)

維恩住在內華達,每隔幾天就會去賭場試試手氣,昨天,在一組CNN記者和攝影師陪同下,他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一個禮品店的店員問他,他是名人嗎,維恩輕描淡寫的說,他是蘋果電腦的共同創辦人之一,不過現在靠著社會保險和買賣郵票與硬幣度日。

維恩在蘋果任職的時間非常短,他在1976年四月一號進蘋果,公司登記證上,他與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並列創辦人,他與賈伯斯比較早認識,兩人非常投緣,後來與伍茲尼亞克共同創辦蘋果,蘋果的原始商標以及作業手冊,都出自維恩之手,公司創立之後,他取得一成股權,伍茲尼亞克在自傳中形容維恩的腦袋,比他和賈伯斯都靈光,蘋果創設過程以及成立之初,很多事情都是由他搞定,不過他因為有一次創業失敗而負債的經驗,導致他有心理障礙,加上他比賈伯斯和伍茲尼亞克年紀長了一大截,他覺得自己沒有再失敗的本錢,蘋果電腦公司成立十一天後,他就以八百美元出讓了持股,退出經營團隊,離開蘋果之後,他換了好幾份工作,他從來沒有買過蘋果的產品,也很少使用電腦,最近才買了一台戴爾電腦,因為他比較習慣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

維恩說,他從來不去想要是當初沒有賣掉蘋果股票,他的人生會有多麼不同,他依據他的判斷和經驗,做了當時他認為最正確的決定,他無話可說。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與錯通常必需歷經時間的焠鍊才能顯現。

事務的真相也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以透過表面的觀察即可判定,還是要留待時間來解決。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股市風浪大 分析師:禁不起震盪 就應出場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603/KC9SNGOCXD79F.shtml?c=us_quo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2010-06-03 00:06:29

周二收盤前不久,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大跌了逾100點,使得股市於過去六個交易日中,已是第五天下跌。周三早場,美國股市又告上漲,但那股波動震盪走勢,足以讓人頭昏眼花。

「股市近來的波動,已非散戶投資人所能適應或應付,」路透社分析師Felix Salmon說。「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足以應付這般波動的風險胃口。」

Salmon對這些人的建言是:與其在艱困時機中受創,不如現在就脫手出場。

這位反向分析師認為,散戶投資人通常總是犯錯。如果他們賣出,聰明的投資人就應買進。Salmon承認,通常,情況應是如此,但他相信目前的市場正邁向一個漫長的空頭市場。換言之,過去的走勢已不再是未來報酬率的指標。

即使結果證實錯誤,Salmon仍然認為,審慎才是上策。「如果無法承受虧損,就不應留在場內,」他說。此外,「這次的危機中,投資人學到,就在股市重挫到7000點時,剛巧正是投資人最需要錢的時候,」他指出,並表示2008至2009年初發生的事,很可能在短期內,將再度出現。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利用私募基金避稅 行不通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133353
‧聯合理財網 2008/06/27
【經濟日報╱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

設立私募基金不再須經金管會同意,只要事後報備,讓私募基金成為有心人用來不當規避綜所稅的管道。台北市國稅局已將私募基金的股權移轉列入查核重點,以防杜個人利用私募基金規避股利所得。

台北市國稅局查核綜所稅申報案件時發現,甲君是適用40%綜所稅率的高所得者,為逃避鉅額的股利所得而成立A私募基金,自己則為A私募基金的受益人,雙方並以契約約定不分配受益。然後甲君在94年8月時,透過證券交易所以買賣交易方式,將自己持有的B公司股票260萬股,在B公司除權除息前出售給A私募基金,等A私募基金獲配B公司股利後,甲君再以鉅額買賣交易方式,在同年11月向A私募基金買回B 公司股票,並與A私募基金終止信託合約。

台北市國稅局長凌忠嫄指出,甲君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刻意將個人獲配B公司股利應納的綜所稅,藉由設立私募基金買賣股票,轉變為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台北市國稅局仍依實質課稅原則,歸為甲君94年度營利所得,補徵稅額300萬餘元,並依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

台北市國稅局表示,個人或公司如有藉股權移轉或其他虛偽安排,不當為他人或自己規避納稅義務者,國稅局為正確計算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額,得報經財政部核准,依國稅局查得資料,按實際應分配或應獲配的股利、盈餘或可扣抵稅額,予以調整補稅。

【2008/06/27 經濟日報】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反盜版/世界知名「一代宗師」胡鍾琳:我遭黑道迫害

http://www.nownews.com/2002/05/09/139-1301040.htm
2002/05/09 20:52 記者陳揮文/專訪

聞名台灣、中國、美國,在盜版光碟圈子裡,可說是家喻戶曉的胡鍾琳,9日被警方查獲十餘萬片盜版軟體、色情光碟後,氣定神閒,絲毫沒有驚慌之色,胡鍾琳說,警方所謂的盜版軟體光碟,都不是他壓製的,而是黑道要脅「吃貨」,至於色情光碟,「鑫瑋」公司有日本商社的授權書,屬於境外加工,並非要在台灣銷售,沒有違法嫌疑。

胡鍾琳自稱有4個官司纏身,但4個官司,他都自認無罪,包括一、1995年被微軟MICROSOFT控告侵權,2000年台灣高等法院二審被判賠償二億餘元,此案仍在最高法院審理。

胡鍾琳笑說,1995年他還沒「出道」,根本不知道怎麼壓片,微軟的指控是子虛烏有,他將上訴到底。

二、去年11月,「碧盈」公司(負責人是胡的妻子)借牌給「志浩」公司,而「志浩」公司涉嫌走私SYMANTEC的NORTON盜版光碟在洛杉磯遭美國查獲,此案由台北地檢署偵查中。

胡鍾琳表示,「碧盈」、「志浩」公司目前都已倒閉,當時陳姓男子向「碧盈」公司借A級的牌,出關時,可免檢驗,但陳姓男子向「志浩」公司下單,疑似壓製SYMANTEC的NORTON盜版光碟,這應該是陳姓男子、「志浩」公司的問題,與「碧盈」公司無關。

三、璩美鳳激情光碟案,獨家報導委託「中帝」公司壓製,台北地檢署偵查後,將「中帝」公司、胡鍾琳提起公訴,由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中。

胡鍾琳供稱,當時獨家報導有開授權書,要求在一天之內壓三萬片光碟,每片7元,扣除成本後,可說所剩無幾,但經濟景氣不好,既然獨家報導有授權書,「中帝」公司當然接下這筆生意,他事先並不知道光碟內容,「趕工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看光碟」。

四、9日警方查獲十餘萬片盜版光碟。胡鍾琳說,軟體光碟方面,是去年11月「志浩」公司壓片的,有模具的SID CODE(來源授權碼)可查,美國查獲此案後,「志浩」公司由四海幫綽號「PETER」的張姓大哥入主,張姓大哥在美國洛杉磯「實力」雄厚,要脅他接收6條生產線,並「吃下」當時「志浩」公司剩餘的光碟。

胡鍾琳指出,警方9日查扣的軟體光碟,並非「中帝」、「碧盈」公司壓製,而是遵照張姓大哥「指示」,把貨品從「志浩」公司堆放到「鑫瑋」公司的倉庫而已。另一方面,色情光碟是日本商社海外授權,壓片後直接送往日本出貨,並沒有要在台灣銷售,應該沒有侵權或妨害風化的問題。

國內史上最大盜版案 求刑七年

20050107  中國時報
陳志賢/台北報導

「鈞富資訊」負責人黃哲聖,涉嫌組跨國盜版集團,在台灣接受國外客戶下單,提供技術在中國大陸東莞等地設立專業光碟壓片工廠,大量盜版微軟WINDOWS、OFFICE等軟體,總市值超過新台幣一百億元以上。台北地檢署昨天偵結這起國內史上最大盜版案,依商標法、著作權法、詐欺、組織犯罪、洗錢等罪嫌起訴「鈞富」負責人黃哲聖等五人。其中,黃哲聖及其妹婿劉作聖均遭從重求刑七年。

被起訴五人,分別是「鈞富資訊」實際負責人黃哲聖、公司登記負責人胞弟黃華聖、表妹秘書黃麗珠(求刑三年)、妹婿劉作聖、研發經理李魁炯(求刑六年),有四人是一家人,是罕見的「盜版家族企業」。
檢方指出,「鈞富資訊」也是以台灣為營運總部及接單、洗錢中心,透過設於中國的工廠,壓製微軟等高單價套裝軟體,並自行印刷相關產品的說明書、保證書、標籤、包裝盒等,令消費者誤以為所購產品為正版。

檢調發現,黃哲聖並倚其電腦專才,破解微軟註冊碼產品金鑰,再以每組序號零點五至二元的價格,供胡鍾琳販售新版盜版微軟光碟,盜版手法專業高明。

檢調查出,黃哲聖的盜版光碟行銷地點遍及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英國、以色列、泰國、南非、肯亞、巴拉圭等國。黃哲聖在德國設有辦事處,並擁有豪宅。

數年前因涉及美國上億美元走私盜版案,遭美國洛杉磯海關查獲,成為美國最大盜版案的嫌犯「中帝」公司負責人胡鍾琳,只是黃哲聖的眾多下游廠商之一。

起訴書指出,黃哲聖於八十四年成立鈞富公司,與胡鍾琳的中帝公司及陳天恩在中國深圳所成立的展聖電子廠勾結成立跨國盜版集團,以經營盜版微軟公司、美商賽門鐵克等電腦軟體之光碟為宗旨。除了非法仿冒微軟的視窗98、2000、XP及ffice2000等軟體產品外,還包括賽門鐵克的防毒軟體,以及惠普、愛普生的墨水匣商品等。

黃哲聖等人在九十年起與胡鍾琳因故不睦,結束與中帝合作關係,並由劉作聖成立「展聖電子」名義,在中國深圳及東莞找地下工廠繼續生產壓製仿冒軟體光碟,移轉技術至大陸工廠。

黃哲聖等人在台灣接受下單,在大陸生產後,由香港出貨,犯罪地點橫跨兩岸三地,繼續出貨至歐美等國,牟取暴利,並利用台北市裕泰銀樓等數家銀樓,多次將美金、馬克匯兌成新台幣,再轉入台北銀行洗錢。

微軟控中帝盜版 獲賠76億天價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8&docid=101176412
2010-05-27 22:45:06
王鵬捷/綜合報導

美商微軟公司控告台灣中帝公司仿冒、盜版微軟產品,向法院提出侵權訴訟案。台北地方法院判決中帝公司等6名被告應連帶賠償5480萬美元及新台幣58億餘元,折合新台幣約76億元。

中央社27日報導,根據北院今天公布的判決,中帝科技、碧盈科技、鑫偉、植陽等4家公司及2名被告胡鍾琳(已故)及其妻陳碧卿等應共同連帶給付微軟5480萬美元及新台幣58.81億餘元,折合新台幣約76億元,以及至清償日起按年息5%計算的利息。被告並應將民事判決主文刊登在報紙上。

微軟公司向法院主張,中帝、碧盈公司、陳碧卿及胡鍾琳未經授權及同意,非法重製微軟享有著作權及商標權的電腦軟體及相關產品,再以植陽等其他公司名義,將盜版光碟出口到美國地區。

美國海關人員與警方於民國90年11月間,查扣由台灣中帝公司出口的盜版軟體光碟;士林地檢署也於91年5月間,在台北縣汐止市中帝公司廠址,查扣中帝及碧盈公司所盜版的產品。檢方於91年12月間將全案起訴。

雖然中帝公司、陳碧卿等被告提出抗辯,但台北地院審理後,認定被告侵害微軟公司著作權及商標權明確。全案可上訴。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富士康為員工自殺負責 網友疑有人煽動「一跳保全家」

http://www.nownews.com/2010/05/22/91-2605994.htm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富士康從2010年開春以來,已發生10起員工跳樓事件,並造成8死2傷的悲劇。接連跳樓事件讓員工「凍未條」,還在網路上揚言6月1日要罷工,希望公司給個合理交待。另外,員工「連跳」事件現也傳出陰謀論,懷疑內部有人以「跳下去保一家吃穿」為由煽動員工。

企鵝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從懸崖往下跳,小小的動畫圖示,是網路上現流傳的富士康「新企業logo」,諷刺從2010年以來就不斷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雖然已緊急啟動多項預防性措施,如有償通報機制、心理諮商等,相關主管表示,他們甚至要求員工睡覺時與隔壁床手牽手,但仍無法阻止「第十跳」的發生。

看著富士康的員工不斷「落下」,就有網友發起「富士康觀察團」,計畫從全大陸招募20名網友,自費深入富士康內部,從體驗員工日常生活、工作中尋找連環跳的真相。另外,大陸百度貼吧也出現疑似號召罷工的文章,內容「6月1日富士康員工全體罷工,大家相互轉告一下。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上圖:網路上號召富士康罷工的文章,現已被網站刪除。

而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頻傳,也引發大陸官方的注意,根據新華社報導,深圳市公安局已著手展開調查連續發生的員工跳樓事件,19日更由深圳副市長、公安局長等人組成調查團,前往集團進行查看,並和集團高層商討防範措施,甚至連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主任樊富民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精神研究所前所長呂秋云教授等國內多名心理學專家都空降深圳,為富士康「開藥方」。

網路上現也有陰謀論傳出,有網友指出,2009年富士康在爭取iPhone訂單時,樣品出貨數與蘋果收到的數目不合,當時所有矛頭都指向一位叫做孫丹勇的中低層主管,在百口莫辯下,他於7月縱身一躍,自殺身亡。事後公司與他的家屬達成協議,承諾除發放撫卹金約人民幣36萬元外,每年還給雙親3萬元人民幣的零用金,算是代為照顧父母後半輩子。

從此之後,網路上就流傳「要自殺到富士康,一跳保全家」、「要死,死在富士康」的言論,而11日因感情問題自殺的祝姓女員工跳樓案(第8跳),公司也的確願意負起道義責任,據悉至少給其家屬10萬元人民幣的撫卹金,似乎是在呼應「保全家吃穿」的發言。因此,網友懷疑,光是富士康深圳龍華廠會接連發生10起跳樓案件,背後可能是有人在暗地裡煽動。

不過,根據大陸教育部的調查,全中國有4分之1以上的大學生有自殺念頭,其中過半有憂鬱症傾向,北京心理危機研究中心調查也指出,中國每年有28萬7000人死於自殺,有200萬人自殺未遂。對照這樣抑鬱的大環境氛圍,富士康的連環跳樓事件或許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凱利公式

http://zh.wikipedia.org/zh-tw/凱利公式

在機率論中,凱利公式(也稱凱利方程式)是一個用以使特定賭局中,擁有正期望值之重複行為長期增長率最大化的公式,由約翰·拉里·凱利於 1956 年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中發表,可用以計算出每次遊戲中應投注的資金比例。除可將長期增長率最大化外,此方程式不允許在任何賭局中,有失去全部現有資金的可能,因此有不存在破產疑慮的優點。方程式假設貨幣與賭局可無窮分割,而只要資金足夠多,在實際應用上不成問題。

凱利公式的最一般性陳述為,藉由尋找能最大化結果對數期望值的資本比例 f*,即可獲得長期增長率的最大化。對於只有兩種結果(輸去所有注金,或者獲得資金乘以特定賠率的彩金)的簡單賭局而言,可由一般性陳述導出以下式子:




其中

* f* 為現有資金應進行下次投注的比例;
* b 為投注可得的賠率;
* p 為獲勝率;
* q 為落敗率,即 1 - p;

舉例而言,若一賭博有 40% 的獲勝率(p = 0.4,q = 0.6),而賭客在贏得賭局時,可獲得二對一的賠率(b = 2),則賭客應在每次機會中下注現有資金的 10%(f* = 0.1),以最大化資金的長期增長率。

凱利公式最初為 AT&T 貝爾實驗室物理學家約翰·拉里·凱利根據同僚克勞德·艾爾伍德·夏農於長途電話線雜訊上的研究所建立。凱利說明夏農的資訊理論要如何應用於一名擁有內線消息的賭徒在賭馬時的問題。賭徒希望決定最佳的賭金額,而他的內線消息不需完美(無雜訊),即可讓他擁有有用的優勢。凱利的公式隨後被夏農的另一名同僚 愛德華·索普應用於二十一點和股票市場中。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程式交易的領域裡,凱利公式被用來判斷衡量某一組交易策略的加碼及減碼時機。
這種加碼及減碼的策略也是資金控管的一環。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追蹤股價新工具 Twitter教你玩股票

http://www.udn.com/2009/9/18/NEWS/WORLD/WOR4/5141678.shtml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綜合外電】2009.09.18 03:58 am

世界各地的證券交易所昔日人聲鼎沸的交易大廳,或許已因科技進步而沒落,但推特(Twitter)崛起卻讓它們在網絡上重生,這個當紅的社交網站已儼然變成新型交易工具。

從紐約到倫敦,全球各地的交易人競相註冊加入Twitter,以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股友建立起即時溝通管道。

StockTwits是股友目前在Twitter上追蹤股票走勢相關討論的當紅工具之一,股友彼此在網站上發表有關某檔股票的觀點,並附上股票代碼與美元符號,進行及時交流。

目前StockTwits全球約有9萬名註冊用戶,其中許多人是當沖交易的短線股友。會員中有1.5萬人積極貢獻消息,其餘則是潛水型觀眾。

StockTwits的共同創辦人林德宗(Howard Lindzon)表示:「在這場金融風暴中有1.6萬名分析師失去工作,交易大廳制度也逐漸瓦解,StockTwits適時填補了空白。」

他說:「你可以利用它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迅速建立聯繫,分享並玩味各種想法,閒扯或提出建議,大聲咒罵他人的餿主意,必要的話還可以搜集讓自己信服的理由。」

但不少股友透露他們不僅利用Twitter來搜尋股票情報,還會利用它學習觀摩他人的投資方法。

伍拉斯休克是芝加哥的一名民航飛行員,在閒暇時間玩股票,最近開始嘗試高難度的複雜交易,玩起暱稱「鐵鷹」(Iron Condor)的股票期權。

他說:「這個東西有點艱深難懂…因此我在Twitter上發布消息,表示自己正在玩這個玩意,隨後順利與一群處境類似的朋友進行交流。」他表示:「我們上Twitter不是為了取得股票的小道消息,而是學習他人的交易方式。」

軟體公司很快也注意到這個現象,隨即推出相關服務,幫助股友將Twitter上大量相關訊息進行分類整理。美國Streambase公司6月便推出了Twitter Adapter軟體,協助股友將接收到的推特訊息,依關連程度作歸納排列。

【2009/09/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噗浪(PLURK)好像也可以查股價,前一段時間看到噗浪有在作測試。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商業週刊:獨家!台版馬多夫內幕追擊 - 從院長、立委到聯發科都受騙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266
商業周刊 第1130期 2009-07-20
撰文者:吳修辰、張逸光

台版馬多夫案在台吸金,影響超過1萬6,000人,隨著美國資料不斷傳到台灣,各家銀行不斷進行內部調查,究竟是哪些台灣金融界人士協助在台吸金?

是什麼樣的角色,能夠讓五院院長之一,到股王聯發科等都被他騙得投資虧損?見識過各種金融商品包裝的專業金融機構,居然也有六家銀行、一家投信吃了悶虧?整個台灣被波及到的金額高達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六十四億元),受害投資人一萬六千多名。 案件爆發!

主角沒沒無聞,憑豪華排場騙倒客戶

這個人叫彭日成,他是美國保盛豐集團創辦人(Private Equity Management Group,簡稱PEM)。

彭日成,在台灣金融界是個陌生的名字,卻打著保本保息,高達六%至八%保證利率的名號,在台灣銷售連動債,強力吸金。現在他遭到美國證管會指控涉嫌詐欺,吸金八億美元,絕大多數資金全都來自台灣,被稱為「台版馬多夫」案。

二○○二年就與彭日成見過面、受客戶委託向PEM求償的律師邱彰說,「我跟我的客戶說,彭日成是個大騙子,但我的客戶說,彭日成比你還有錢啊!」「他為什麼能騙倒這麼多人?因為他來台灣就住總統套房、開大禮車,出入有三、五個保鑣,跟客戶說帶你到杜拜去玩。」

憑著豪華排場,化解投資人疑慮,再以高報酬率,切中人性的貪婪面,是彭日成能獲得投資人信任的最重要法寶。

一樣的連動債,其他發行機構給台灣銀行業的手續費收入不到二%,PEM卻能夠大方的給銀行三%至四%的手續費,讓銀行業難以抗拒。

就是因為這個貪念,讓股王聯發科也成了繼華南金(華南銀行與華南永昌投信)、渣打銀、永豐銀等六家金融機構之後,名列PEM的第七大債權人,受害金額約新台幣兩億元。

聯發科財務長喻銘鐸坦言,聯發科第一次買PEM產品是銀行的介紹,因為第一次投資時的報酬率不錯,第二次為了節省手續費,才直接向PEM購買。

不僅股王聯發科受傷,銷售金額最龐大的華南金有八十五億元,而華南金積極賠付,甚至願意賣掉大樓也要賠付這筆龐大虧損。華南金趕在今年五月初宣布,同時在六月十五日的股東會後兩天就率先受理買回,現在已買回超過九成。

金融圈盛傳,華南金的客戶群有不少立法委員,甚至有一位名列五院院長等級,因此華南金是所有銀行中,買回行動最有效率的銀行。

風暴醞釀!受害銀行要查哪些人讓商品在台銷售

被稱為台版馬多夫的彭日成詐騙案,影響層面龐大,但這個事件因為六家銀行都全部買回,賠付給受害人,表面上看似事件未持續擴大,但是真正的風暴,正隱然成形。

因為此案爆發後,各家銀行都在進行內部調查,目前這六家銀行與聯發科都與美國法院所指派的PEM集團託管人(Receiver)開會,不斷接收到的文件資料,正準備掀開究竟是「哪些人」讓PEM的商品在台灣銷售?

相對於國內前三大財富管理銀行,中國信託商銀、台北富邦銀行、台新銀行遠離此場風暴,一位花旗出身的台北富邦銀行企金部門高階主管透露,當初PEM曾兩度求見,但簡報內容不清不楚,對於商品連結的說明也是支支吾吾,而對方的銷售口語「主軸卻放在華南金、竹商銀(現為渣打銀)、永豐銀行都已經銷售。」

在「不懂不賣(給客戶)」的這種基本常識下,北富銀二話不說,立即就刷下PEM集團商品,連闖進下一關商品審核的機會都沒有。

根據安泰銀行內部的調查報告也發現,PEM的商品為何能夠上架銷售?

安泰銀內部只找到一份文件,上面寫著:「經財富管理部門致電華南銀行查證,華南銀行透過洛杉磯分行確認有PEM集團的存在……。」

調查發現!有銀行沒查核,只因同業有賣就跟進

就只有上述短短幾行文字,安泰銀只因為華南銀有銷售這項商品,沒有盡到詳盡的查核工作,「所以安泰銀才決定因為內部有瑕疵而決定全賠,買回安泰銀一千多位投資人手上的PEM商品。」一位安泰銀高層表示,就外資的觀點來看,這根本不符合正常程序,銀行在法律上站不住腳,只好認賠了事。

一位萬泰銀高層也坦承,當初萬泰銀會銷售PEM商品,就是因為華南金也賣才跟進,因此,萬泰、安泰、台中商銀三家屬於國內第二批銷售PEM商品的銀行,銷售金額都在五千萬美元上下。

台版馬多夫詐騙案經過各家銀行內部調查至此發現,永豐銀、竹商銀及華南金是國內第一批銷售PEM商品的機構,加起來的銷售金額就高達新台幣二百零六億元,是另外三家銀行銷售金額加總的三‧五倍。因而,產生下列三項疑點:

疑點一:為何同樣是花旗出身,北富銀主管看得出問題,但永豐銀行卻看不出PEM商品問題,在二○○五年六月,成為全台灣第一家銷售PEM商品的銀行?

疑點二:為何小小的地區性銀行竹商銀的銷售金額,竟然會高達七十三億元,高居六家銀行第一大?

疑點三:為何身為官股的華南金,竟沒有做好把關,讓PEM闖關成功,華南永昌投信加上華南銀的銷售金額高達八十五億元,加總金額為所有受牽連金融機構第一大?

從美國來的保盛豐託管人及債權銀行的內部調查資料,正逐漸解開上述三大疑點。

根據美國託管人及債權銀行蒐集的資料顯示,PEM商品在台銷售分成兩大系統,第一批PEM商品,是以「GVEC」這家公司擔任基金發行機構,永豐銀香港分行所銷售的即是「GVEC」商品;竹商銀、華南銀、安泰、萬泰、台中銀等五家銀行,銷售的則是以「GVEC Resource」為名的多家相關基金公司發行的系列商品。

第一家銷售PEM商品的永豐銀在四月底進行內部調查也面臨瓶頸,因為當時永豐銀董事長盧正昕、企金部主管等相關人員已全部離職,而當時唯一還在任的,是永豐銀行總經理陳柏蒼。

陳柏蒼卻在今年五月七日,突然請辭永豐金控及銀行董事、永豐銀總經理,以及美國遠東國民銀行董事長等所有在永豐金控的四項職務,閃電離開永豐金。

此外,GVEC有一家顧問公司,叫作「ERM」,這家公司的中文名稱是宜恩財富管理公司(ERM Resource Limited),該公司的負責人叫作詹亮宏,正是PEM集團在台灣的代表人。

二 ○○五年六月,永豐銀開始銷售GVEC商品後,當時是台灣銀行界銷售連動債的開端,此模式讓PEM發現台灣市場大有可為,因而彭日成找上詹亮宏,由他在二 ○○五年十一月成立台北代表處,再以「GVEC Resource」為名,發行一系列連動債,再向永豐銀之外的其他五家銀行銷售商品。

二 ○○六年,第一家銷售「GVEC Resource」系列連動債的銀行就是竹商銀。當時竹商銀總資產不過四千三百億元,只有華南金控總資產的四分之一,但竹商銀所銷售的PEM商品的金額竟然高達七十三億元,比華南銀還多,位居六家銀行第一大。詹亮宏與竹商銀兩大股東之一的詹紹華家族同姓,就引發金融圈很多聯想,也耳語紛紛。

牽連擴大!金控總經理到經辦人員恐列懲處

華南金一向以號稱引進荷蘭銀行風險管理顧問,打著金控完備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可有效預防誤踩地雷的旗號為傲,為什麼還是無法躲開PEM集團的詐騙疑雲?

華南金內部人士透露,原先華南金壓根兒也不打算銷售PEM商品,但因有人將商品引介到金控,先由華南永昌投信先後成立私募基金一號、二號,以私募基金的方式銷售PEM商品,成績不錯,後來在金控跨售的思考下,華南銀行才跟進。

目前華南金內部正籠罩著一股低氣壓,因為PEM案的懲處名單即將出爐,華南金要通過五檔PEM商品上架銷售之前,PEM商品必須經過金融產品審議委員會。這個會議的成員,包含華銀的財富管理部門、華銀的風控部門等單位,上至金控總經理,下至經辦人員,所有蓋過章的人都被牽連其中,人數恐怕不少。

不過熟知華南金文化的高層指出,現在懲處名單將跟受理買回的報告一起呈上去,且買回情況踴躍,影響程度可能較小。

只不過,一個在台灣金融界沒有「族譜」的彭日成,加上旗下一家在台灣的不知名公司,卻把台灣各銀行資歷超過三、四十年的金融老將耍得團團轉。是彭日成太聰明?還是台灣銀行業的風控系統已經出現致命性的危機?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美股連五攻 撲朔迷離

【 聯合晚報╱編譯 陳澄和╱綜合報導 】2009.03.15 02:11 pm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790011.shtml

上周,美股演出連續四天的大逆轉行情,但這究竟代表反攻的號角終於響起,或只是另一次的逃命波?仍然讓分析師與投資人深深困惑。

自從2007年底空頭市場形成以來,道瓊工業指數已演變出大跌、大漲,然後墜得更深的模式,四次的反攻最後全都消散得無影無蹤。

上周,市場發動第五次的攻擊,道瓊指數兩個半月來暴跌25%後,上周從幾近12年來的谷底急速回升9%,也為投資人撩撥起無限的希望與遐想。

經濟學家在仔細觀察市場環境與變數後,歸納出五點股市可能已經觸底的跡象,但同樣也找出五項可能繼續探底的理由,所以結論依舊是撲朔迷離。

股市觸底的五點跡象:
1.成交量放大。
2.經濟夠壞,但未絕望。
3.銀行尚未變成殭屍。
4.商品行情反彈。
5.大家都已退場的反指標浮現。

市場續下探的五點理由:
1.信用緊縮依舊。
2.經濟曲折向下。
3.回補不代表回穩。
4.未知的恐懼 。
5.馬多夫因素。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英雄所見略同!! 應該要反轉偏空了。
但是由於國情不同,而且近一兩週來的發展,台灣股市似乎有意與美股進行切割,轉而呼應大陸股市,所以美股將來與台股的關係將不再那麼密切。

近期的台股,應該還是偏多操作。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Google 又出新玩意了 - Google Latitude

Google Map新功能 幫你找人

2009/02/05

Google定4日推出Google Map的新功能Latitude(緯度),讓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可以透過簡單設定,即時將自己的所在位置分享給家人或朋友。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19&f_SUB_ID=2941&f_ART_ID=175744

Google Map在2007年就已經推出行動裝置版的「目前位置查詢」功能,讓使用者利用手機查到自己的位置;Latitude功能則進一步擴大Google Map的服務範圍。Google產品經理李伊表示:「新功能讓Google Map增添社交用途、也更為有趣。」

不過新功能也可能引發侵犯隱私顧慮。Google的解決方式是,每個使用者都必須以手動方式開啟Latitude 功能,而關閉或限制其他人的權限也更容易。使用者也能自行決定誰能看到他的所在位置。李伊說,Google保證不會保存使用者移動過程的任何資訊;只有最後一個紀錄到的地點會存放在Google的電腦中。

Latitude目前的服務範圍包括美國及其他26個國家。如果搭配全球定位系統(GPS),Latitude的誤差值能縮小到幾公尺內,使用一般手機基地台定位,誤差則可能達到幾公里;不想被「鎖定」的人可以選擇只顯示所在城市。

Google Map的新功能很類似Loopt公司已經推出的服務;該公司的追蹤服務已有100多種手機能使用。黑莓機及搭配Symbian軟體或微軟Windows Mobile 系統的行動裝置,現在已經可以使用Google Latitude ;部分使用Google Android作業軟體的T-1智慧型手機也能使用。未來,蘋果的iPhone及iTouch也可以使用。對沒有手機的人,Google也將推出個人電腦版的Latitude。

Google目前還沒有針對Latitude的廣告服務;但分析師認為,針對消費者所在位置的行銷宣傳將會大受歡迎。

【國際新聞組/美聯社舊金山4日電/聯合晚報】

Google Latitude: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_tw/latitude/intro.html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學時畢業專題有一部份預計開發的功能中牽涉到手機定位回報的問題,記得當時歸納出兩個方法,但是經過實驗評估後發現並不太可行,因此也就放棄加入專題之中。

當時決定放棄的議題並沒有經過太多的討論大夥就一致通過,原因是考慮到開發的時間可能不夠以及回報位置精確度的問題。一直到參賽(大專院校實務專題競賽)鎩羽而歸後,才發現在我們的專題中,手機定位回報的功能是多麼的重要。而且當我們拿自己開發的系統來創業後,當時客戶的反應也證實了這一點。

如今看到這個消息,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嗯!)...看樣子,之前開發的系統一但整合進來這個服務後,似乎可以再繼續走下去,並把它轉換成可行的商業模式,再給自己一次創業的機會。
(驚!)...但是另外又想到的就是,這個Google服務屆時可能應該也是免費的,那我們自己開發的系統還能玩得下去嗎!? 唉!!真想哭!!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他用雪茄屁股投資法


從50幾年前到今天的金融風暴,巴菲特最重要投資哲學:挑選便宜、被遺棄的,就像在路邊看見的雪茄菸蒂。他考慮一家公司死亡時的價值,只要能低於這個價值買入,就符合他所謂的「安全邊際」。

遠見雜誌原文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go=HP&ser=14586

___[ 巫醫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現在(2008年,第三、四季)的股市一樣,很多雞蛋水餃股其實基本面都算是不錯的,每年的EPS值也都維持一定水準;即便是今年的績效受經濟因素影響,相較於往年來說可能不盡理想,但是產業前景仍然看好,產品需求依然強勁,像這樣的股票以現在的價位,就會是一個適合長期投資的價位。

About This Blog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就像星際大戰電影一樣,充滿著炫麗的聲光效果,令人虛實(多空)難辨。
而期權交易人也如同絕地武士,唯有不斷的修練自己的心智(符合趨勢的盤感),來增加光明原力(賺錢策略),避免黑暗原力(賠錢策略)的影響而淪為西斯。

願 原力與你同在 !!

About Me

我的相片
行銷,應該就要像絲襪一樣。看不到,但卻又能有效掩飾缺點,還能讓八歲到八十歲的男人都想摸一把。

  © Blogger templates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