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央行防通膨 抽走7,00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93355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傅沁怡/台北報導】2009.05.30 03:20 am

為避免新台幣利率「破底」造成物價蠢動,中央銀行今年前五月大手筆透過發行可轉讓定期存單(NCD)6,300餘億元緊縮銀根,使得央行未到期存單餘額逼近5兆元關卡。如果合計央行收受銀行轉存款金額,央行今年已在市場抽走7,000餘億元。

央行將在6月25日召開第二季理事會。由於央行3月理事會已暫停降息,近期國內經濟情勢和股市也明顯好轉,據了解,央行6月將維持重貼現率在現行的1.25%不變,暫時也不會反向升息,以免延緩景氣復甦力道。

央行高層官員強調,央行主要是調節市場多餘資金,目前貨幣政策維持中性,存單發行金額增加不會影響市場資金動能,銀行體系可充分支應企業營運和市場交易所需資金。

根據統計,央行去年共發行存單淨收回資金8,700餘億元,創下近五年存單最大淨增金額;但今年前五月央行便透過存單收回6,000餘億元,如果央行發行存單速度不變,全年透過存單收回金額可能高達1.5兆元,超過民國92年全年1兆元的水準,創下新高。這也顯示市場資金可能轉為緊縮。

對此,官員指出,央行是視市場資金情勢決定存單發行,每個月發行金額都不一樣,以今年為例,1月和3月存單發行餘額都是淨減少,因此不能因此推測貨幣政策是否趨緊,央行目前仍執行前次理事會決定的貨幣政策,也就是中性的貨幣政策。

央行內部統計,去年以來全體金融機構存款共增加6,850億元,央行發行存單收縮資金的金額則是6,300億元,等於只是把銀行多出來的資金收進央行。官員強調,從銀行體系超額準備等數據來看,都顯示目前市場資金還是很寬鬆,沒有過於緊縮的問題。

相關人士表示,外資在4月和5月匯入金額較多,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5月初跌破0.1%後,近半個月都持平在0.096%至0.098%,央行大量發行存單,主要就是不想讓拆款利率破底,以免因市場利率過低引發通膨和資產泡沫的隱憂。

【2009/05/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克魯曼專欄》散播通膨恐懼 政治做怪啦!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933572.shtml
【經濟日報╱田思怡譯】2009.05.30 04:01 am

突然間,好像大家都在談通貨膨脹。輿論文章嚴厲警告說,惡性通膨迫在眉睫。市場也許注意到了這些警告:長期政府債券利率上升,對未來通膨的憂慮是利率走高的一個可能因素。

但對通膨的嚴重恐懼有什麼道理嗎?基本上,沒道理,我稍後會解釋。我懷疑這種恐懼氣氛至少一部分關乎政治,而非經濟。

先說重要的。了解現在美國經濟沒有任何通膨壓力跡象很重要。消費者物價比一年前低,面對高失業率,薪資停止調升。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

因此,物價若沒漲,為何憂慮通膨?有些人宣稱,聯準會印了大批鈔票,勢必會通膨,也有人宣稱,預算赤字終將迫使美國政府利用通膨打消赤字。

第一種說法根本就錯了。第二種說法有可能對,然而不對。


聯準會最近確實採取了前所未見的行動。說得更明確些,聯準會大買政府和民間債券,並藉由提供銀行更多儲備金來付帳。在平時,這將引發高通膨:儲備金充足的銀行會增加放款,帶動需求,使物價上漲。

但現在不是平時。銀行沒把額外的儲備金借出去。他們只是坐擁儲備金,事實上他們把錢直接送還給聯準會。因此,聯準會根本沒有真正印鈔票。

不過,這些行動豈不遲早會引發通膨嗎?不會。日本銀行(央行)過去面對的經濟困境和我們今天面對的差不太多,它在1997和2003年之間大買債券。結果消費者物價如何?下跌。

總之,目前有關通膨的討論大多令人想起大蕭條最初幾年的情況,儘管物價大跌,許多有影響力的人仍警告會有通膨。

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寫道:「這些人表達了對通膨的荒誕恐懼,這是在挪亞洪水來臨時高喊失火,失火。」他繼續寫到:「在大衰退和失業減緩後,通膨才會變得危險。」

經濟復甦後我們會面對通膨風險嗎?有些人這麼說。這些人注意聯邦赤字可能升高到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00%的預測,並表示美國終須利用通膨打消赤字,亦即拉高物價,讓赤字的真正價值降低。

過去有過這種事。例如,法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欠下的債務,最後泰半用通膨打消了。

比較現代的例子可就難找了。過去20年來,比利時、加拿大,當然還有日本,都經歷過赤字超過GDP100%的時期。

美國本身從二次大戰崛起時,赤字超過GDP的120%。

這些案例中,沒有一個政府試圖以通膨解決問題。

那麼,有任何理由認為通膨就要來了嗎?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把溫和的通膨當成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當成鼓勵借貸和降低民間債務負擔的手段。

我認同這些主張,並曾在1990年代對日本提出類似建議。但當時日本決策者從未採用通膨手段,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決策者現在會有興趣。

凡此種種全指向一個問題:如果並沒有真正的通膨風險,為何這麼多人都說有。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經濟學家有時意見相左。像現在這種非常時期,許多一般法則不再適用時,更可能出現重大歧見。

這很難讓人不認為,目前販售通膨恐懼部分有政治動機,這些經濟學家多半可以接受減稅造成的赤字,卻在政府開始花錢救經濟時,突然對財政百般挑剔。他們的目的似乎是嚇唬歐巴馬政府,讓政府放棄這些救經濟的努力。

不用說,總統不應被嚇到。經濟仍然問題十分嚴重,需要繼續給予協助。

沒錯,我們有長期預算問題,我們必須為長期的解決方案打基礎,但談到通膨,我們唯一該懼怕的,就是對通膨的恐懼。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09/05/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美國經濟不再衰很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1+122009053000149,00.html
# 2009-05-30
# 工商時報
# 【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經濟衰退趨緩跡象益見明顯,週五美國公布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首次修正值,經濟萎縮情況明顯不如初估時嚴重,同時密西根大學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回升至去年9月來最高點。

 受此激勵,市場對美經濟前景信心大增,根據短期利率期貨來看,市場目前已在預測明年首季聯準會就將升息,把目前為零的聯邦基金利率調升至0.25%,時間點較經濟學家所預測提前許多。

 同時,在經濟前景將持續改善的預期心理下,投資人風險承擔意願也告強化,使得之前在市場上扮演避險角色的美元週五大幅下跌,美元指數下跌1.4%,至79.415點,是去年12月中旬以來最低,而美元兌歐元匯價也跌到今年最低,在1歐元兌1.4134美元。另外,美股週五早盤則告小揚,道瓊指數下揚30點左右。

 美國今年首季GDP成長年率經修正後為負5.7%,儘管不如華爾街所預測的負5.5%,但是較4月時所估計的負6.1%明顯改善,顯示美國經濟衰退情況益趨紓緩。美國去年第四季GDP成長年率是呈負6.3%。而由美國GDP萎縮持續減輕的情況來看,美國經濟已擺脫衰退最嚴重的情況。美國企業經濟專家協會已經預測,美國第二季GDP將只萎縮1.8%,而在第三季轉為上升0.7%。

 週五的GDP資料同時顯示首季企業獲利增加12.9%,至1.052兆美元,明顯較去年第四季減少28.4%的情況改善。首季企業支出減少情況也不若原先估說真的嚴重,根據最新資料,是減少36.9%,而在4月初估時是減少37.9%。

 此外,首季出口經修正後是減少28.7%,減幅明顯低於初估時的30%,而這些都是促成首季GDP萎縮較原先估計減輕的主因。

 美國密西根大學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是顯示美國經濟衰退已經趨緩的有力佐證。該指數達68.7點,不但高於5月初所估計的67.9點,而且也超越華爾街早前所預測的68點,而達2008年9月以來最高。

 這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在過去6個月裡第5個月揚升,不過儘管如此,調查也顯示在受訪消費者中,只有18%表示其財務情況有所改善。這代表消費者儘管對前景信心增強,然而仍為現實的財務緊縮情況所困。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人民幣開貶? 衝擊亞洲貨幣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928327.shtml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2009.05.27 03:58 am

就在市場一致看空美元之際,昨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主動出擊」,將人民幣的中間價位低掛至1美元兌6.8285元,人民幣應聲走貶,盤中一度貶破6.83元,但尾盤回到6.8282附近。

中國央行出其不意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貶值,引起市場高度關注。匯銀人士表示,人行不排除藉人民幣適度貶值,來挽救大陸的對外貿易。

大型銀行主管指出,近日北韓附議飛彈等動作,已經導致韓元大幅走貶,倘若人民幣在這個時候「開貶」,情況可能不太妙。

上周五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即釋出人民幣應適度貶值的訊息,他指出,在維持人民幣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人民幣應適度貶值,並維持在7元左右,這是拯救中國外貿出口的最後一招。

大型銀行主管說,上周五人民幣貶值論調才出來,昨天人行就引導人民幣匯率下跌,人民幣如果真的走貶,勢必衝擊其他亞洲貨幣走勢,美元不排除乘機大反撲的可能。除人民幣走貶,昨天韓元等亞洲貨幣也跟著走低,韓元大跌逾1%,除日圓逆勢升值0.36%,包歐元、新加坡幣和台幣均走低。

【2009/05/26 聯合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M1B、M2黃金交叉 台股資金大潮來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926765.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白又仁/台北報導】2009.05.26 05:52 am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4月貨幣總計數,代表股市資金動能的M1B年增率達9.5%,超過代表整體資金供需的M2年增率,資金動能出現暌違兩年多首見的黃金交叉。

台股飆漲,更引爆定存解約風潮,到4月底,國內金融機構活存突破8兆元大關,創下新高。

所謂的黃金交叉,指的是資金轉往可隨時動用的活期存款,使得活期資金的增幅超過市場資金所需,也代表投資意願轉強,有利股市發動資金行情。上一次出現黃金交叉,是在民國96年2月,當年3月,台股即從7,600點一路漲到7月的9,800點。

群益投信分析,近年來前五次M1B與M2年增率出現黃金交叉後,台股平均在四至八個月後出現波段高點,平均漲幅更高達25.4%。

央行經濟研究處處長嚴宗大表示,4月最明顯的資金動向,就是定期性存款大量轉入活期存款。4月活期存款單月大增2,288億元,衝到近8.2兆元;定存卻減少近千億元,餘額降到19.6兆元。而且隨著股市加溫,5月外資匯入金額仍大幅增加。

台股上周五未受經濟成長率大幅調降的利空衝擊,加上市場預期黃金交叉,昨日早盤在資金行情簇擁下跳空大漲逾百點,指數再創6,878點波段高點;

不過,受法人賣壓及長假不確定因素,加上新台幣升值對科技股不利,終場以小跌作收。

央行發布統計,4月M2年增率為6.78%,小於M1B年增率的9.5%。其中M1B的日均年增率攀至四年來的新高。嚴宗大指出,M1B與M2同步走高,主因股市交投熱絡,再加上資金持續呈現淨匯入所致。嚴宗大說,由於去年M1B與M2的年增率都維持在低點,從基期上來看,M1B與M2還將持續走高好幾個月。

不只定存轉活存,伺機投入股市,4月份外匯存款餘額大減500億元,剩下2.39兆元,反映不少人將原本的外幣定存解約,改存活存,以伺機投入股市。

此外,4月證券劃撥帳戶也比3月大增864億元,餘額為9,791億元,是一年半來的高點,甚至比金融海嘯前還高。

不只本土資金,外資同樣也大舉匯入。4月外資淨匯入的金額達28.7億美元,較3月增加近一倍。

代表外資匯入的外國人新台幣存款,在連續七個月出現下降後,4月開始回升,來到1,877億元。

萬寶投顧協理賴建承表示,受開放陸資來台買商辦及台幣升值,近期具大台北概念的營建資股表現最亮眼,預估若資金行情持續發燒,營建資產族群仍有上漲空間。

【2009/05/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世界工廠 換人做!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918552.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5.21 03:06 pm

「世界工廠」中國一直享有全球生產成本最低國 (BCC)的名聲,「中國價格」 (China price)所向無敵,但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現在是墨西哥第一名,印度第二,中國落到第三。報告並指出,中國今年內尚難拿回榜首。

美國密西根州的全球企業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公布「2009 年製造/外包成本指數」,根據這項報告,全球風行外包,以外包到中國為例,可以節省30%成本。另據商業周刊報導,從電子產品、臥室家具到高檔的通訊商品,一般認為成本比美國至少要低40%。但情況其實在過去三年來有了變化,最近六個月變化尤大。

AlixPartner分析多種零件製造,以及各種簡單的工序和生產線,包括小型的直流馬達,到比較複雜的鋁鑄模,然後拿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生產這些項目的成本和美國比較。分析的時候,他們將匯率、勞工成本、運輸成本、原料成本、庫存成本、資本設備/固定成本等成本要素納入考慮。

分析師審視2005年以來的比較結果,發現2005年時,在中國製造的零件,其「抵岸總成本」 (一個項目抵達美國西岸船運港口之後的價格)比美製品便宜22%,到了2008年,變成平均只比美製品便宜5.5%。報告說,這樣的差距,其實不值得業者把一個東西老遠外包到半個地球以外的地方。

2005年,中國比墨西哥低廉約5%,現在比墨西哥貴20%。墨西哥價格從比美國便宜16%,擴大成比美國便宜25%。AlixPartners總經理莫勒說:「兩年前,外包中國理所當然。現在,超吸引人的是墨西哥。」

造成變化的最大因素的匯率和勞力。2005年底以來,披索對美元貶值20%,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11%。中國工資一年上升7%到8%,墨西哥工資的披索值上升,但相對美元是劇降。

報告說,今年下半年,部分由於油價平緩,以及全球衰退減緩,海洋貨運成本降低,中國的製造成本將會下降,但降幅可能只有一或兩個百分點,不足以使中國重登最低成本王座。

美國近年的競爭力雖見加強,但是,在許多製造項目上,美國工廠和供應商仍然處於成本劣勢。

【2009/05/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競爭壓力測試 台灣第21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913276.shtml
【經濟日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2009.05.19 04:30 am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根據「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的結果,公布一項額外的「競爭壓力測試」排行榜,分析各國因應金融危機,以及改善未來競爭力的應變能力。丹麥高居第一,新加坡居次,中國排名18,台灣排21名。

這項未來導向的測試,焦點是各國在世界經濟衰退期間的曝險、準備與韌性。丹麥排名第一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與政府的強勁韌性及社會的長期安定。此外,東歐與東南亞小國(人口少於3,000萬),在這項報告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IMD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賈雷利教授說:「小經濟體通常有較佳的適應力,能在艱困時期更快地反彈。另一種解釋是,這些國家多半不久前才經歷過嚴重的金融與房地產危機,政策上可能比較謹慎。」

美國在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中高居第一,但在壓力測試中卻只排行28,明顯反映市場對危機深度與拖延時間的憂慮。

在壓力測試中排名18到30的經濟,都是比較大型的出口國,包括中國(18)、台灣 (21)、巴西 (22)、德國 (24)、日本(26)與南韓(29)。

英國只排名34,而法國 (44)、義大利 (47)與西班牙 (50)的排名落得更遠,凸顯這些國家的復甦,將因僵硬的結構而遭遇障礙。至於排名51的俄羅斯,則因尚未累積多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沒有足夠的實力鞏固經濟結構,創造因應深廣的危機所必須的緩衝。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台灣在IMD壓力測試排名為21名,在大陸之後、韓國之前,看起來是合理的,台灣外債沒韓國那麼嚴重,金融體系也沒韓國受創嚴重,因此我們的應變能力排名比韓國好是合理的。

【2009/05/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520魔咒 牽動後市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910744.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整理】2009.05.18 07:28 pm

台股屬於淺碟型市場,每有風吹草動,反應都相當激烈。其中又以政治性議題對台股的殺傷力最大。其中和5月有關,且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520魔咒。

就一般人常理的理解是,20是總統就職日,此時總統常就國家大政及兩岸政策走向,發表願景談話。因此投資人直覺上會認為,在520前政府通常會醞釀政策做多的心態,故而期待股市是否有就職行情。

然而事實上是,台股不但沒有520行情,反而有所謂的520魔咒。若以520為分界,從2000年以後,520當天上漲機率僅11%,過去九年僅一年上漲,發生在2007年,上漲1.34% 。520當日跌幅最大為3.72%,發生在2002年。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520當天台股報酬與520後台股累積報酬(即520後到五月底台股累積報酬)之相關係數為0.61,呈現中度正相關。

它的內在涵意即為520當天如果上漲,則從520後到5月底之累積報酬呈現上漲的機率相對高。相反地,如果520當天下跌,則從520後到5月底之累積報酬呈現下跌的機率相對高。

台股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及2008年這五次的520當天台股跌幅都超過1%,而這五次的520後累積報酬跌幅都超過1%以上。而2007年520當天漲幅為1.34%,而該年520後累積報酬為1.38%。在這種相關性未被打破之前,520當天的台股走勢,堪稱為5月下旬台股走勢的指南針。

(統一期貨/提供)

【2009/05/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克魯曼:經濟大蕭條 不會重現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6/4906643.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2009.05.15 05:17 am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應本報、台灣金控與中華經濟研究院邀請,昨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發表「全球經濟展望兼論貿易保護主義」專題演講。本報全文記錄這篇精彩的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克魯曼表示,目前一些經濟指標觸底,只是顯示情況不會惡化下去,我們仍在迷失的森林中。記者侯永全/攝影

我們當前的危機是史無前例的,是很嚴峻的,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現在危機的規模與1979年至1982年第二次危機規模差不多,但這次危機是全球性的,1979與1982年不是全球性,所以這次危機影響到全世界,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一次,全世界的產值今年還會再跌,這次危機擴展的速度非常快,世界貿易從最高峰一下子跌了20%,這是自1930年以後從未發生過狀況。但這一次我認為不會跟大蕭條完全一樣,而且我們從過去75年的錯誤中學習很多,這次危機不會像大蕭條這麼嚴重。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三嚴重的經濟蕭條,1973年至1975年是第一次,1979年至1982年是第二次,這次程度比前兩次都嚴重,而且原因不可原諒。前兩次的世界主要經濟危機是因為外部衝擊,主要是因為原油供給,1973年發生中東戰爭,1979年伊朗政治局勢不穩定,兩次都是外部衝擊造成油價飆漲,當然這一次危機主要原因是來自內部失衡。

房市黑洞深不見底!

降息藥方 吃出抗藥性

事實上,這次危機是我們自己的過錯,我們金融體系不夠健全,全世界金融體系都出了問題,這不是外部原因,而且這次危機也告訴我們解決方案更難。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兩次危機,原因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油價高漲,造成物價高漲,各國中央銀行開始升息對抗通膨,等到通膨受到控制,過剩的產能就會開始出現,央行開始進行反向操作,降息讓經濟恢復正常,這是過去做法。

但這次危機發生,是美國過度操作槓桿、過度消費,還有房價過高,出現房地產的泡沫,而且是全球性的房產泡沫,泡沫破滅後,我們的利率水準只是正常水準,這種情形下要以降息刺激景氣是沒有用。

1982年美國嚴重蕭條,利率太高達15%,房價暴跌,降息之後大家開始貸款,房市回來,復甦非常快,雷根政府在1989年的競選口號「早安美國」,就是代表經濟又回來。

這次復甦不能靠降息,因為這次房市的問題太嚴重。再降息也沒有辦法刺激房市,因為房子蓋太多,完全超出基本面,所以經濟政策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這次復甦會比較長久比較費時。從很實際的角度來看,有很多證據來看,做比較研究,金融危機造成的蕭條要比較久才能復甦,根據IMF研究就是這樣子。

重現日本失落10年?

泡沫太大 恐無法招架

這次危機有很特別的地方,也就是泡沫的規模太大,你採取何種補救措施也沒有甚麼選擇,採用甚麼貨幣政策都沒有用,降息降到零最後也沒有用,很多經濟學家對此表示非常憂慮,大家很怕世界會重蹈1990年代日本走過的路,柏南克以及我等很多經濟學家都有興趣研究這個議題。我們好久以前就很怕這個問題會發生,因為這次規模太大,我們所想的機制都沒有用,理智上以及學理上可以處理,但因規模太大,我們完全無法招架。

現在這個世界利率已經快降到零,事實上可以說是零,日本也是零,歐洲利率也已經快要到零,歐洲央行也沒有降息的空間,另外也有流動性陷阱,這是經濟學上神秘的名詞。

所以央行現在採取非典型的作法,透過購買短期政府公債,增加流動性,但是這做法現在已經沒有用,買再多的政府公債,增加再多的貨幣供給,經濟就是不會動。很多家庭手上有很多現金,但就是不願意花錢,而銀行也不願意放款,寧可當作準備金,因此政策可以操作的空間比較少。

經濟好轉言之過早!

春燕乍現…只是惡化趨緩

另外我們也有別的做法可以做,而且政府做很多了,美國與中國採取很強烈的財政擴張政策;本來財政有自動穩定機制,過去的危機規模比較小,個人收入降低程度沒有GDP降低的幅度大,這種自動穩定的機制可以讓經濟不會跌得這麼深。

同時,我們也有比較新的政策,主要國家特別是貨幣政策部分,央行一般的角色就是去發行短期公債,美國、歐洲過去一直採取這樣的做法,但是央行可以購買其他的資產,特別是聯準會也這麼做,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增加了三倍,買了很多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與商業本票,購買很多美國房貸機構的資產、甚至購買了長期的美國國庫券,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非典型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英國、日本與歐洲央行都採取類似措施。

歐洲央行願意改變她們過去的做法,個人認為這是有效的,的確看到信用市場的利差沒有持續擴大,這個其實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央行的干預政策,我們看到另類的政策有幫助,雖然如此,還是不夠。

我們面臨的經濟衰退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復甦,我們學到的教訓是這些政策非常有限,不太可能完全彌補貨幣政策的不足,如果利息還可以繼續下降,貨幣政策可以更寬鬆。聯準會的經濟學家預估,聯邦基金利率依據一般標準應該是負5%,高盛預估到明年年底比較好的利率水準應該是負8%,當然我們無法這樣做,就有人提出說能不能在貨幣的有效期限內讓利率變成負利率,但這不可能。

財政政策當然有幫助,我們可以看歐巴馬總統的統計數據,財政刺激方案可以增加350萬個工作機會,從經濟學家角度來看,350萬應該要正負200萬左右,不過美國經濟在這次經濟衰退當中已經減少500萬到700萬個工作機會,再加上人口增長的因素,其實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美國工作機會不夠,還欠缺 570萬個,而且這個數據一直在增加。

經濟衰退的速度好像減緩了,惡化程度沒有那麼快,但這並不代表經濟好轉,經濟還是愈來愈糟,光上個月美國就少了50萬個工作機會,再前一個月少了70萬個工作機會,我們只能說是少掉的速度減緩,有很多人說看到很多春燕,這只能說情況惡化的程度沒有那麼快而已。

衰退持續…要有心理準備

媒體上說很多的消息不是那麼樂觀,舉例美國零售銷售情況沒有預期好,中國的工業生產也沒有預期好,所以還是處在經濟衰退中,情況還是愈來愈糟糕。

為何我們無法做更多?無法採取更強而有力的政策呢?大家知道我花很多時間向歐巴馬政府咆哮要他們做更多的事情,其實政府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聯準會已經做很多的事情,現在我們擔心央行為增加資產負債表而要面對更多風險,而財政政策的確有效,不過大家也會擔心政府赤字會愈來愈龐大。

我們未來實施更多財政刺激政策,那經濟可能沒有辦法永續發展下去,像一些小型經濟體,例如愛爾蘭反而要增加稅收,因為紓困的成本實在太大,所以財政刺激政策不能太過揮霍,而英國沒有更多的方法,因為她們擔心挹注更多的資金會有很大風險,沒有辦法再繼續擴張下去。

我認為我們可能要花很多時間陷在幾乎是零利率、流動不足的環境,我們要承認雖然不會重蹈經濟大蕭條的覆轍,但是經濟不好可能要持續好一段時間,我希望我說錯了,希望經濟趕快好。

我們可能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經濟衰退,或是經濟會持續疲軟,除此之外,可能沒有簡單的貨幣政策可以發揮效果,這不是經濟政策的正常狀態,很多我們相信的經濟真理到了經濟衰退的時候,到了沒有貨幣政策可以實施的時候,都失真了,因此要接下來討論全球化面臨甚麼樣的挑戰與威脅。

全球化 五大威脅

我先說,我對全球化的未來是非常樂觀的,當然不是說全球化沒有任何的缺點,因為的確有人受到傷害,但全球貿易的增長以及新興國家出口至開放國家的能力,對人類有很大的貢獻,但全球化面臨很大的挑戰,不僅是目前面對的金融危機,有五大威脅:

一、全球經濟衰退對全球貿易造成很大的衝擊,台灣是感同身受,全球貿易因這次衰退遭逢嚴重的打擊,不曉得為何會這樣,成長跟貿易的關係應該是相關,但貿易不應該衰退得這麼嚴重,我想或許反映這次衰退對耐久財的需求影響特別大,而耐久財的貿易卻是全球貿易最重要的一環,也因為流動性不足而影響全球貿易。

我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老師會給我們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貿易衰退的圖表,還說不會再發生,沒想到還是發生了。

全球化的第二個威脅是所謂過度或不良的保護主義,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大家非常恐慌,產業不高興,政府總得做一些事情來保護這些產業,所有國家的製造業都受傷,大家認為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保護免於外部競爭,經濟學家總是嘲笑這樣的要求。

我們說得比較好聽,理論上總是說自由貿易最好,如果我們是俄亥俄州製造業發言人,他們可不這樣認為,在美國有一些國會議員、參議員,我跟他們的價值觀很相似,但他們也必須提出保護政策,因為要保護他們的選民。現在為了我自己的價值觀,盡量不跟他們接觸,免得道德、良心過不去。不過目前為止,好像保護主義沒有抬頭到很嚴重的地步,還沒有非常囂張。

至於第三個威脅與挑戰,就是所謂凱因斯的重商主義,我覺得我們又回到凱因斯年代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凱因斯在1930年代所寫的文章,跟我們現在的情況根本是如出一轍,凱因斯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指出在經濟衰退的時候,如果需求不振,而且無法使用貨幣政策解決經濟問題,那麼重商主義不像經濟學家說的那麼糟糕,我們花了200年的時間常常說出口好,進口不好,貿易盈餘的國家占盡貿易赤字國家的便宜,這種說法很荒謬,而且幾乎不可能,可惜我們現在是處在那個 2%的例外的時候。

自由貿易的第四個威脅,我想相對是比較新的,大家討論得不夠,可以說是財政的重商主義,有很多國家開始擴張財政政策以對抗不景氣,不過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有很嚴重的政府債務問題,這是個取捨的問題。

有些中型經濟體例如德國,他的擴張政策擴展到整個歐元區,不僅在德國,另外,有一些人認為擴張政策應該限於國內,太平洋對岸這些人對美國愛用國貨的政策很有意見,我認為愛用美國貨只是口號,不會有用的,那為何要提出愛用美國貨呢?美國經濟沒有壞到一定要大家買美國貨才有擴張效果的程度。

所以誰來負擔這個債務?誰獲益?這是個問題。說不定某種程度的保護主義對全球有好處,因為可以把財政擴張效果保留在國內,推動刺激景氣的政策,就像就業狀況跟全球比起來不算太糟,但國內很糟,政府無法向人民交代,我不是鼓勵大家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保護主義一旦實施後,即無法撤除,我們花三個世代才讓整個世界貿易開放,所以一定不要讓保護主義死灰復燃,一旦開始即難以遏止。

第五個全球化挑戰與威脅,即匯率之間長期無法消除的失衡,很多政府外債很高或是很低主要是政治因素造成,好比說德國與西班牙間貿易失衡是很大的問題,但這絕對不是德國與西班牙政府刻意操作的結果,新興市場也有自己的問題,因為他們的外匯存底已經很多了,尤其是中國。

【2009/05/1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克魯曼:全球復甦 至少再五年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6/4903981.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應翠梅/綜合報導】2009.05.14 04:33 am

被譽為代表自由派良心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今、明日應邀來台參加2009國際經濟金融論壇。美聯社

今年是經濟日報42周年社慶,被譽為代表自由派良心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今(14)、明(15)日應邀來台參加2009國際經濟金融論壇。

克魯曼這趟亞洲行已掀起旋風,他日前在北京表示,股市大漲不能預示經濟復甦,全球收支的不平衡使得全球經濟很難找到復甦之路,再加上貨幣政策已經沒有繼續使用的空間,全球經濟的復甦可能要有五到十年的困難時期。

前年本報邀請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德蘭(Finn E. Kydland),開啟大師論壇系列;去年則邀請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斯金(Eric S. Maskin),這已是本報連著三年請到重量級的學者來台演講。

2009大師論壇─國際經濟金融論壇,由經濟日報、台灣金控主辦,中華經濟研究院協辦,活動協辦是德盛安聯投信、寰盛洋酒、開發金控,會議協辦是外貿協會。所有議程由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承辦。

在來台之前,克魯曼在大陸北京、上海、廣東停留三天。克魯曼12日在上海談到股市的時候,克魯曼表示,股票市場並不代表未來經濟的所有資訊,股市大漲也不能預示經濟復甦。

入世率直敢言

克魯曼認為,近年來六次大規模的股市上漲,都沒有正確預示經濟復甦。「有些資產價格的變化,只是意味著大家以為有一些事情會發生」,克魯曼指出,沒有任何的新聞說明或者顯示經濟開始恢復,現在唯一看到的信號就是它下降的幅度或者速度已經不再像大家擔心的那麼快。

「從我觀察的角度來說,目前的股價顯示出一種V型的波段,預期危機很快過去,這個和我的觀點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像這種經濟的衰退和復甦是一種U型的,快速下降然後持平,然後慢慢恢復;或者L型的,下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平穩的過渡期。」

率直敢言的克魯曼,比一般經濟學家更入世,批判當權者也毫不手軟。在布希政府時代,克魯曼不但大力抨擊布希總統的經濟與財政政策,也是凱因斯學派的重要支持者。他主張大政府、社會安全制度、全民健保,立場鮮明。

去年9月華爾街風暴發生後,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裡為文戲稱,終於在華爾街發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狠狠地修理了布希入侵伊拉克所宣稱的歪理。

風暴終將過去

雖然克魯曼對這次全球經濟復甦的速度不敢樂觀,甚至可能陷入失落的十年或類似大蕭條,但他說「風暴終將會過去」。

這位曾經預測到亞洲金融危機的鐵嘴,最近說十年前當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情況與這次的雷曼兄弟倒閉類似,當時政府是應付過去,但沒有徹底整治,所以他對這次風暴再次來臨並不意外。

許多人想知道克魯曼預測的本領怎麼這麼大,可以準確預測經濟泡沫的發生。克魯曼11日在北京表示,他有兩個主要指標,一個是看一些簡單的指標,比如說股價與交易量的關係,在意房價的話就看房價和租賃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超過歷史平均水準太遠的話,這就意味著這個當中會有問題。這樣差異偏離太大的話就意味著有泡沫。

其二,如果民眾對於金融新聞的熱情高漲的話,也意味著可能會有泡沫。在90年代末的時候,克魯曼開始意識到會有經濟危機,是因為他進酒吧時以前電視放的是體育比賽節目,現在放的是經濟新聞,所以就覺得股市有問題了。

既入世又能準確預言經濟大勢,許多人認為,未來的十年,將會是克魯曼叱吒風雲的年代。

【2009/05/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大陸內需不振 CPI連三降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490018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2009.05.12 04:21 am

大陸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降1.5%,為連續第三個月負成長。美林證券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指出,這不代表大陸有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目前市場更關注的是大陸未來可能面臨通貨膨脹的問題。
大陸CPI與PPI走勢
資料來源:大陸國家統計局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1)日公布,4月CPI較去年同期下降1.5%。1至4月累計CPI較去年同期下降0.8%,降幅大於1至3月的0.6%。大陸官方設定今年全年CPI的調控目標為增長4%左右。

4月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下降6.6%,為連續第五個月負成長。1至4月累計,PPI較去年同期下降5.1%,降幅高於1至3月的4.6%。PPI一般被視為是CPI領先指標,大陸稱為「工業品出廠價格」。
大陸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1.5%,是連續第三個月負成長,專家認為,不代表有通貨緊縮的危機,圖為一位北京市民在傳統市場選購豬肉。
路透

去年基期較高

大陸4月CPI與PPI雙雙持續下滑,顯示經濟與內需不振的情況仍在蔓延;但香港智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朱文輝表示,4月的數據「很正常」。

朱文輝說,這主要是去年的比較基期非常高,去年4月大陸CPI漲幅高達8.5%。他認為,除非大陸的CPI下跌超過2%、PPI下跌超過8%,否則大陸CPI與PPI持續走跌並不特別引人注意。

陸挺在北京公布CPI及PPI數據後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4月CPI降幅略微擴大,另一個原因是食品價格降幅高於預期。大陸4月食品類價格下降1.3%,尤其受新流感疫情影響,禽肉及製品價格下跌幅度更達到13.5%。

陸挺表示,大陸CPI與去年同期相比持續下降,是因去年比較基期高,不代表大陸已出現通貨緊縮危機。

通縮危機不大

陸挺指出,大陸快速擴張金融機構信用貸款,並採取積極的財政刺激措施,中國陷入通貨品縮危機的可能性極低。他預期,大陸今年內再降息的幅度不會超過54個基本點。

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李晶告訴路透記者,大陸CPI將在未來幾個月保持同比下滑,反映去年基數較高及外部需求疲軟。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回暖,新增貸款增速不斷擴大,下半年CPI就可能出現上升走勢。

李晶認為,未來大陸通貨膨脹可能升高,但在中國決策官員確信經濟的確步入復甦階段前,當前的貨幣政策不可能改變。

【2009/05/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連6降 中國上月出口減22.6%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90086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5.12 03:03 pm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中國4月出口比去年同月下降22.6%,並且是連續六個月下降。

新華社引述中國官方資料顯示,中國3月出口總值919億4000 萬美元(台幣3兆零262億元)。進口下降23%。

中國今年3月出口比去年同月下跌17.1%,而2月比去年同月下跌25.7%,官方因此預期4月跌幅可望進一步縮小,結果未如預期。

金融危機造成世界貿易崩潰,去年底以來對倚重出口的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中國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因此陷入1999 年以來最慢的6.1%。

專家表示,未來的出口展望仍然不確定,不過,中國去年啟動四兆人民幣的刺激方案,方案開始發揮作用後,中國仍然可能是最先掙脫衰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表示,主要由於貨櫃出入量減少14.5%,首季獲利銳減。中國最大的廣州貿易展售會則在本月表示,外銷訂單比六個月前下挫16.9%。

國際貨幣基金 (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1.3%,全球貿易將下挫11%。

【2009/05/1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指數型權證 多空皆宜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89745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2009.05.11 04:30 pm

台股權證市場熱絡,券商今年發行權證已逾2,000檔次。台灣證券交易所乘勝追擊,11日起推出「指數型權證」,提供投資人可在證券市場買賣指數商品的新選擇。

證交所表示,目前可連結發行的指數分別為證交所自編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列」及與富時公司(FTSE)合編的「台灣指數系列」,計有42種。

其中,「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系列」中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電子類指數、金融保險類指數、非金電指數等,預計將為權證發行人首選的發行標的。

證交所表示,「指數型權證」是追蹤市場績效的商品。目前除了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係屬參與追蹤市場績效的商品外,尚無其他追蹤市場績效的商品。

當投資人對個股較不易挑選或不易判斷其股價漲跌時,「指數型權證」適合擅長判斷大盤走勢、且資金有限的投資人作為投資標的。

證交所指出,買賣權證與買賣股票一樣方便,都可使用現有證券帳戶買賣,賣出權證時與股票都須繳交證交稅;但權證證交稅為0.1%,較股票的0.3%便宜。「指數型權證」也適合多、空操作,投資人看好大盤加權指數會上漲時,可買進指數型認購權證;看壞加權股價指數會下跌時,則可買進指數型認售權證。

指數型權證是以「股價指數」做為發行標的,與股票型權證以「標的證券」作為發行標的不同,指數型權證履約時並無實物可以給付,因此都採現金結算。

目前股票型權證履約,是按履約價格及股票市價分別課徵發行人與投資人0.3%證交稅;指數型權證持有人申請履約時,則是將權證以結算指數與履約指數的差數,計算履約價值金額賣回給發行人,按履約價值金額課徵投資人0.1%證交稅,稅率與稅基都較股票型權證為低。

【2009/05/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VIX 判斷多空指標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885731.shtml
【經濟日報╱統一期貨/提供 記者曹佳琪/整理】2009.05.05 10:12 pm

衡量市場情緒的期權指標,除了選擇權賣買權未平倉比、期現貨價差之外,還有選擇權波動率指數(VIX,又稱為恐慌指數)。

去年紅極一時的選擇權波動率指數,讓投資人印象深刻。在美股急跌時,波動率指數常會大漲。投資人可以從台灣期貨交易所的網站,找到根據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官方公式編制的台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

波動率指數主要是以量化方式評估選擇權隱含波動率的水準。一般而言,波動率指數愈高,表示投資人預期未來行情波動程度愈激烈。相反地,當波動率指數愈低時,表示投資人預期未來行情波動將趨於和緩。

在自由市場機制之下,價格是由供需來決定。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選擇權價格上升時,表示買方的需求較大。此時波動率指數會呈現上升走勢,避險成本也相對較高。

當選擇權價格下降時,表示比較多人站在賣方,這時能收取到的權利金也相對較少,波動率指數會呈現下跌走勢,此時避險成本也相對較低。對於選擇權的造市者而言,可以透過波動率指數這個量化指標,做為判斷要採取選擇權買方策略或選擇權賣方策略的依據。

去年台股持續走高時,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僅有20%左右,這表示投資人沒有強烈的避險需求。而從去年5月底開始的空頭行情,隱含波動率就開始透露出一些端倪,持續攀高的波動率走勢,顯示投資人的避險需求持續加溫。

由於熊市來得又急又快,市場呈現混亂恐慌,選擇權的避險買盤和選擇權賣方的停損壓力,將選擇權隱含波動率推向高點,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今年初才有漸漸緩和的趨勢。

外界有時候會誤解波動率指數就是盤漲或盤跌的指標,其實並不盡然。當大盤劇烈震盪、或未來有特定事件將發生(如選舉,或是期指漲跌停鎖死),或投資人對於未來難以預期時,波動率指數也會攀高。

另外,投資人對波動率有一個很大的誤解,那就是認為股價指數上漲時,波動率一定會下滑。以今年政府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讓選擇權賣方瘋狂停損,造成選擇權隱含波動率大幅上升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波動率指數並未隱含對市場未來走勢的預期,投資人可以利用波動率指數,來評估目前選擇權避險的成本高低,從而得知目前市場的多空氣氛,並配合其他量價技術指標,來進一步推論行情未來可能的走勢。

【2009/05/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期交所 聚焦制度變革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897438.shtml
【經濟日報╱林黎華】2009.05.11 04:30 pm

依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的統計,去年期交所於全球期貨交易所排名第17名。從商品結構來看,去年主力商品台指選擇權持穩,以及大台指、小台指交易量的大幅成長,是去年期交所成長率達18.73%,高於全球平均的主要原因。

全球期貨市場的趨勢又是如何?股價指數類、個股類商品仍是全球期貨市場市占率最高者,分別占36.76%及31.22%,且去年分別成長了18%與25.2%。

其中,股價指數期貨與選擇權由於發展基礎良好,具有高度流動性,且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市場波動度增加,交易人透過期貨市場進行避險,另外由於美國雷曼兄弟事件發生引發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問題,促使部分交易人從OTC市場轉向期貨市場,以免除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加上大量的交易人使用演算法交易(algorithms trading),交易量因此向上提升。

各國交易所持續改善相關制度,亦是各交易所交易量成長與增加市場深度之重要因素,例如股價指數選擇權排名第一的韓國交易所(KRX)透過持續改善交易平台效能、修正保證金規定增加法人參與市場,2008年底外資參與市場比率27.55%,目前外資已達32%。

全球股票期貨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南非期貨交易所,修正每日結算價訂定方式,並配合當地市場特性推出股利期貨,提供股票期貨交易人規避標的股票除權息風險,也讓交易所交易量及未平倉量大幅提升。

另美國波士頓交易所2008年排名由19名向前推進5名,亦是由於推出了ETF商品,並提供快速、便宜以及更有彈性的交易平台。

今年截至4月底止,台灣期貨市場整體日均量63萬6,118口,比去年同期成長15%,且今年4月期貨市場交易量創下歷來單月新高紀錄。此乃由於去年陸續推出降低保證金及提高效率的各項交易、結算制度,及期交稅調降、法人避險帳戶制度推廣所發揮的效果。

依據國際衍生性商品交易統計機構FOW TRADEData統計,今年前三月全球期貨市場衰退9.27%。期交所仍樂觀看待今年的發展,因從前述全球期貨市場發展概況分析,新商品及新制度推出實為交易所成長主要動力。

且在電子交易時代,資訊系統改善與效率提升,亦是全球重要的競爭項目,須不斷改革才能超越其他交易所,期交所未來將持續研議推動新商品與新制度,例如股票期貨、鉅額交易、新一代交易系統等,塑造良好現貨避險、市場價格發現的交易環境,以創造一個優質服務與高效能的交易所。(作者是期交所企劃部經理)

【2009/05/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留意MSCI指數 14日調整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89744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曹佳琪/整理】2009.05.11 04:30 pm

MSCI指數是由摩根史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所編製的證券指數,指數類型包括國家、地區、產業等。MSCI指數所組成的股票,大多是股市中的大型股或各產業的龍頭股,由於其業績及財務穩定度相對較高,故為歐美基金經理人對全球股市投資及資產分配的重要參考指標。

MSCI指數權重調整其影響層面為,主動式基金會在季度調整生效前進行操作調整,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隨後會在生效日跟著權重調整。

由於籌碼卡位的結果,造成權重遭到增刪的個股,在季度調整生效前一周的股價反應,會比正式反應當周來得顯著。

MSCI指數權重季度調整一年有四次,分別在每年的2月、5月、8月及11月。5月跟11月為半年度調整,其考量因素較為全面,因此,其影響力相對大於2月、8月的季度調整。

MSCI指數權重季度調整的重點,在於公布納入指數計算的新增個股,或遭踢除的個股及個股的權重。季度評等結果通常是在月初或月中公布,月底生效。

從最近九次的MSCI季度調整結果來看,只有2007年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台股的權重有被調升,但是這兩次加權指數的事前五日和事後五日的都以下跌作收。

今年MSCI季度調整,市場觀注焦點在於MSCI何時正式將南韓從新興市場升級至已開發國家市場?以及南韓升級後,其原本在新興市場權重又會如何分配,屆時將會造成外資法人資金大挪移?今年MSCI第二季季度調整將在台灣時間5月14日早上公布,投資人可仔細留意相關訊息。(統一期貨/提供)

【2009/05/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財部:4月出口值148.5億美元 年減34.3%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30507+132009050701172,00.html
2009-05-07 新聞速報 【中央社】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公布 4月海關進出口概況,4月出口值為148.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4.3%,低於第一季的平均跌幅36.6%,出口衰退幅度已漸縮小。

 統計處資料顯示,4月進口值為12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1.2%,但進口金額是近5個月以來最高,其中以原油及電子產品增加最多。980507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上月物價再跌 通縮壓力仍在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888386.shtml
【聯合報╱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2009.05.06 03:26 am

主計處昨天公4月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負0.45%,已是連續第三個月負成長。今年前4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下跌0.12%,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指出,國內通貨緊縮壓力仍在。

他說,CPI連續三個月衰退,除了原物料價格下跌外,自去年9月爆發金融海嘯以來,國內景氣受到影響,民眾消費力降低,也是重要因素。

至於代表廠商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WPI),4月分為99.67,較去年同期下跌10.99%,已連續六個月負成長,創下民國64年能源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累計前4月WPI已下跌一成。這顯示,廠商成本下降,未來產品不易漲價。

吳昭明說,因為春夏新裝上市、食品上漲,但國際油價和去年相比仍處於較低點,其中,以衣著類上漲14.12%最多,居住類較3月下跌0.17%跌幅最大。

從商品價格來看,根據主計處統計,4月較去年同期明顯上漲的商品仍以食品為主,高麗菜、秋刀魚、黃花魚等產品漲幅高達兩成;更因國內掀起自行車旅遊風,4月自行車售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18.4%。此外,奶粉、雞蛋等民生產品也有10%以上的漲幅。

下跌最多的商品則以3C商品為主,手機、記憶卡、數位相機和電視機等產品,都有10%-30%不等的跌幅。而且也因油價下跌,導致液態瓦斯和客運車票都有10%以上的跌幅。

不過,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連續六個月下降,雖然通膨壓力減輕,但通縮陰影仍在。

【2009/05/06 聯合報】@ http://udn.com/

老大不在 央行照殺炒匯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88625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黃欣、羅兩莎/台北報導】2009.05.05 03:21 am

資金瘋狂匯入投資股市的同時,中央銀行與國際熱錢也展開大對決。新台幣匯價昨(4)日盤中波動劇烈,上下震盪高達5.17角。央行力抗炒匯不遺餘力,終場硬是壓縮新台幣的升幅,從升值逾4角轉為升4.1分,最終以33.192元作收,成交量29.61億美元,爆史上第十大量。

儘管央行總裁彭淮南到峇里島參加亞洲開發銀行年會,由外匯局長林孫源留守,但央行昨天對炒匯者一樣「砲火全開」,中午收盤前硬將匯價從升值2.83角,直接跳空轉為貶值1.17角,午盤收在33.35元,讓不少交易員全都看傻了眼,才知道央行是「玩硬的」。

外資上周四和昨天總計匯入約44億美元(折合台幣約1,460億),激勵新台幣兩天勁升4.66角,升幅達1.4%。

匯銀人士指出,受到大陸境內合格機構投資人(QDII)來台投資議題持續發酵,昨天股匯再度雙揚,匯市一開盤就爆出逾4億美元鉅量,一舉攻破33元大關。早盤一度勁升4角,升至32.833元高價,央行進場砸錢大買美元,阻升新台幣。

匯銀人士表示,今天新台幣將再次挑戰32.8元,一旦升破此一關鍵價位,匯價上看32.5元到32.3元。匯銀人士表示,昨天新台幣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 )持續維持折價(報價低於零,代表看空美元,看升新台幣),1個月期NDF為折價2角到2.5角,就連1周期NDF也在折價9分到1角附近,顯示海外法人依舊認為新台幣仍有不小的升值空間。

市場人士分析,央行考量到出口競爭力,不願見到新台幣升值過速,對於打擊炒匯投機客更是不遺餘力,除了使出「奪命連環叩」及「限制銀行進行NDF交易」等方式,強迫銀行只能進行實質拋補,更是提早在午盤就出手大力阻升。匯銀人士就說,昨天近30億美元的交易量中,「至少有六成都是央行」,也代表央行已向炒匯者宣戰。

亞洲貨幣方面,昨天也多以升值作收,韓元收在1,269元;星元1.4843元;日圓則貶值。

【2009/05/0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主計處:4月CPI年減0.45% WPI年減10.99%

2009-05-05 新聞速報 【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今年4月物價變動概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0.45%」,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0.99%」,均較去年4月下滑。

 今年1至4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12%,WPI較去年同期下跌10.10%。980505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選擇權賣方策略 賠慘了

http://udn.com/NEWS/STOCK/STO6/4885742.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賴育漣/台北報導】2009.05.05 10:12 pm

台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大漲,5月份台指期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鎖住,大漲814點,多方樂不可支,但空方等於中了降龍十八掌吐血重傷。尤其選擇權的槓桿比期貨更高,採採賣方策略的期貨自營商哀鴻遍野,上周四已傳出有單家虧損高達2億元。

選擇權可選擇做為「買方」及「賣方」,買方是支付權利金,若是做「賣方」策略,必須支付保證金,先收取權利金。尤其是行情在上周四發動,周三(29 日)6,000點的call權利金70點,昨日收在720點,漲幅將近十倍,先前認為行情已經逢高預期後續可能小跌而採取賣出買權(short Call)的法人,在行情被打穿下大賠。

根據市場經驗台股大漲大跌的機率畢竟不高,八成以上都是盤整居多,尤其先前台股漲到6,071點爆出的長黑棒,讓法人預估,小跌機率較高,且近幾年盤整行情讓法人賣方策略嚐到甜頭,當然在此時又一股腦兒的選擇賣出買權。

不料,上周四台指期一根漲停板,讓法人市場陸續傳出災情,市場傳出傳統以賣方策略為主的期貨自營業者,傳出災情,光一家券商的期貨自營就有2億元的損失,但若上周四完全不處理賣方部位,認為周一可能反轉下跌,兩個交易日該自營商因做選擇權賣方策略,恐怕就有三、四億元以上的鉅額損失。

不僅期貨自營商哀鴻遍野,因台指期連兩日均漲停鎖住,每日只有開盤幾分鐘能夠判斷要不要認賠砍出下,可能還有很多砍不了倉的期貨部位,雖然做期交所的結算會員還未傳出有超額損失(overloss),預期有部分資本額較小的期貨商營運可能受到影響。

【2009/05/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bout This Blog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就像星際大戰電影一樣,充滿著炫麗的聲光效果,令人虛實(多空)難辨。
而期權交易人也如同絕地武士,唯有不斷的修練自己的心智(符合趨勢的盤感),來增加光明原力(賺錢策略),避免黑暗原力(賠錢策略)的影響而淪為西斯。

願 原力與你同在 !!

About Me

我的相片
行銷,應該就要像絲襪一樣。看不到,但卻又能有效掩飾缺點,還能讓八歲到八十歲的男人都想摸一把。

  © Blogger templates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