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M1B過熱 台股面臨回檔壓力

http://udn.com/NEWS/STOCK/STO2/5099499.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2009.08.26 03:52 am

中央銀行昨(25)日公布7月金融情勢,代表市場活期資金動能的狹義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達20.64%,創下近五年新高,代表資金過熱警訊浮現,若經濟基本面沒辦法接力支撐股價,股市在資金退燒後回檔機率極高。

央行官員對此則強調,M1B年增率以往和股市相關度較高,近年因外資投入股市金額提高,反而呈現外資匯入買股、股價再牽動M1B變動的情況,即「股價變動才是因,M1B變動是果」,不能僅用M1B年增率走勢研判台股後市。

央行統計,M1B和代表整體市場資金供需的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缺口,更擴大至12.31個百分點,顯示市場資金大量且快速移往活期存款。7月全體金融機構定存減少529億元,活存則反向增加1,661億元,顯示資金自定存轉往活存,準備投入資本市場爭取更高利得的方向未變。

7月全體金融機構活存達8.7兆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22.57%更是近五年最大增幅。

證券劃撥帳戶7月底餘額達1.14兆元的歷史次高水準,相較96年7月歷史高峰的1兆1,513億元只差93億元,對M1B年增率貢獻達3.83個百分點,可見7月M1B年增率飆高的主因是大量資金轉戰證券劃撥帳戶。

今年4月M1B年增率超過M2,出現所謂股市黃金交叉,宣告資金行情啟動。7月M1B與M2年增率分別來到20.64%和8.33%,其中M1B年增率已達經建會的黃紅燈(指過熱)警戒,M2年增率也遠超過央行今年設定2.5%至6.5%的目標區上限,顯示整體市場資金供過於求。

一般來說,央行是以M2為貨幣政策操作的中間目標,即央行預估的市場資金供應量應符合經濟成長所需資金,M2年增率超過上限代表市場資金過多,原因除了央行先持續採取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景氣,也與經濟未完全復甦使得企業資金需求不高有關。

金融人士分析,目前資金如此充裕,但仍無法帶動股市成交量擴張並持續上攻,顯示台股已出現信心危機,未來上攻關鍵有待實質經濟復甦支持,若政府未能成功把過剩資金轉至企業投資,一旦市場信心崩盤,資金退出股市速度可能十分驚人。

金融人士分析,近月央行政策利率未變,但持續透過發行存單收縮市場資金,央行定存單未到期餘額已飆至5.375兆元的新高,代表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面臨修正。

由於活期資金流動速度高於定期資金,一旦M2年增率反轉下降,M1B年率跌幅將高於M2,最終產生股市死亡交叉。

【2009/08/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台灣篇】V型反轉的假象!金融海嘯一週年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8712
作者:丁筱晶  出處:天下雜誌 429期 2009/08

從華爾街開始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即將屆滿一年。隨著今年第二季GDP數字的出爐,從美國到新興亞洲,似乎都昭告了春燕歸來的訊息。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台灣經濟也出現強勁反轉,但經濟學家提醒,這可能是一種假象復甦。冷冽的經濟早春中,投資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金融風暴即將屆滿一年,全球第一次聞到復甦的味道。

一如其餘亞洲國家,八月二十日,主計處公布最新統計,第二季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負七.五四%,略高於五月預測值負八.五%。即便計入二百億的莫拉克災害損失,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仍上調至負四.○四%。

更令人振奮的是,投資銀行界慣用以觀測景氣轉折點的實質GDP季增年率(saar),第二季高達二○.六九%。「從成長圖形看,的確看到了V型反轉,只是這個V,後面的力道漸漸消失了,」渣打銀行台灣區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指出。

第二季的超強勁反轉,在經濟學家眼中,可能是一種假象復甦。這種反彈力道,將逐季下降。

根據主計處預估,台灣實質GDP季增年率第三季只剩九.八四%,第四季更只有五.五九%。到了二○一○年,此數字更只剩不到二%。

拒絕對經濟復甦下個結論的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坦言,從絕對數字看,即便到了明年,實際經濟的活力還是無法恢復到○七年的水準,「這種momentum(動能)算是低的啦。」

假性復甦將持續到明年

假性復甦將是台灣經濟截至明年為止的主調。

符銘財分析,第二季動能無法持續的主因,在於第二季的V型反轉,本來就是前三季極端悲觀,企業拚命削減庫存,削減到低於基本需求後的極端反彈。

蔡鴻坤坦言,這次主計處得以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的確是因為出口比預期好。名目出口金額儘管減少很多,但因為出口跌價更多,平減後,實質出口成長率比五月估算時高很多。

相反地,由於股市上漲,主計處原先寄予厚望的內需消費、大陸觀光客,表現遠不如預期。第二季民間消費年增率僅○.三六%,力道只有五月預估時的三分之一。「只有汽車銷售比預期好,其餘表現都不好,」蔡鴻坤說明。

為什麼股市上漲,帶不動消費?匯豐中華投信協理朱挺豪觀察,那是因為大多數股民上一波受傷太多,現在只是回復一半,離原點還很遠。

主計處預估,由於失業率高、平均工資下降,加上莫拉克颱風的影響,今年下半,民間消費成長也偏弱。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僅○.二一%,幾乎是零成長。

上半年靠大陸,下半年靠歐美

除了回補庫存,第二季,台灣出口衰退幅度趨緩,全拜中國大陸之賜。過去台灣出口成長率與大陸往往亦步亦趨。

今年,台灣出口似乎比中國早回穩。今年一月,台灣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四四%,六月僅減少三○%,萎縮幅度明顯縮小。但中國出口萎縮幅度截至五月為止仍持續擴大。

「『家電下鄉』對面板產業有所幫助。其他消費財在中國起來,對台灣也是有正面影響。」專攻兩岸貿易研究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認為,台灣吃到大陸部份內需市場。

但對台灣而言,大陸能不能繼續扮演經濟支撐者的角色?隨著中國收緊銀根,降溫股市、房市,中國救世主的力道,令人存疑。

世界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經濟全球化下,歐美需求低迷,中國增加政府支出以保持高速增長有一定限制。因為僅佔中國國內需求三分之一的政府支出,無法取代出口,持續帶動中國如以往的快速成長。「目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彌補美國消費下挫帶來的落差,」美國財政部駐北京代表大衛.達勒(David Dollar)斷言。

台灣經濟必須靠歐美市場,才能全面復甦。對於歐美經濟的看法,「現在市場就像打擺子,一下樂觀,一下悲觀,很猶疑,」一位長期觀察全球債券市場的交易員說。

八月初,美國總統歐巴馬還很興奮地召開記者會,宣布經濟趨穩的好消息。八月中,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逼近四%,市場解讀,這是投資人預期美國景氣好轉,通膨疑慮升高。不過,只隔一週,消費者信心指數又下滑,保守資金再度回流公債市場,殖利率又下滑。

「上半年,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的就業機會,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人數,」符銘財認為,美國目前要創造新就業機會很難。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則對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美國經濟振興方案會在未來帶動零售量上揚,目前,中古屋成交價格已回升,預計美國經濟第三季轉正成長,帶動台灣出口,「下半年的成長是slow and secure(緩慢且穩定)的。」

緩慢復甦中,如何投資?

面對這種忽冷忽熱,打擺子的天氣,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建議,失業率何時回穩是關鍵,一般預期,全球經濟要二到三年才會回到原水準。

羅尤美建議,此時,投資人至少持有三成債券,積極型投資人可以在原物料題材雄厚的新興市場股票,及內需題材豐富的大中華股市間做資產配置。

另外,由於美國二○○九年負債將高達GDP八七%,美元中長期仍有貶值壓力,建議投資人開始分散貨幣的配置,美元資產約三成即可。

當各國經濟處於步出寒冬,邁入春天之際,投資人除了多關注總體因素變化外,別忘了早春的薄寒可能依舊刺骨。

自行車手、媽媽手、電腦手,都是同一手嗎?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5770
文.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 朱家宏
2009/08 康健雜誌 八月份網路專欄

談騎自行車引起的手部神經障礙

最近迷上騎腳踏車。為了配合節能減碳並減肥健身,我固定每週一兩次從家裏騎二十幾公里到醫院上班;開始實施之後才發現不同的階段需要克服不同的狀況:

騎車練功第一關:屁股痛

剛開始的時候,屁股疼痛是最大的問題,終於瞭解為什麼自行車雜誌上會說有些比較遠的距離叫做「鐵屁股行程」。不過這些問題隨著里程數的累積,似乎已經解決了,也就是網路上人家說的,已經練成了鐵屁股。現在就算騎到腳快斷掉,屁股也不會太痛了,但卻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騎車練功第二關:手麻了

我發現只要騎自行車到一定的距離,手就會開始發麻,這症狀完全符合我們骨科醫師在臨床上看到的「腕隧道症候群」。但是多年的行醫經驗裏,卻從沒有人是因為騎自行車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前來開刀;也就是說,這並不是自行車族的通病。

那,難道就是因為我老了嗎?“小醫”已經變成“老醫”了嗎?好不容易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不容易產生運動傷害、也不用找伴的運動,我竟然也不能做!?

 搜尋了一下網路上國內外關於自行車及其所造成手部神經問題的資料才發現,原來在國外早已有了「Cyclist’s Hands(自行車手)」這個名詞,而且還分成因平把(休閒或登山車)造成的「正中神經障礙」或彎把(公路車)所造成的「尺神經障礙」。

 在這裡,我就把這兩種情形稍事介紹一下吧!

1.正中神經障礙:

平把車單車,因為會過度讓體重壓在手腕及手掌上,再者腕部也會因為過度背屈造成腕隧道壓力上升,導致正中神經掌管的位置:包括大姆指及食指中指無名指掌側就會酸痛,甚至於麻木無力,但是,只要改變位置及姿勢就可能改善。

一般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甚至連晚上睡覺時都會痛醒。病人典型的抱怨是:騎機車握把手在摧油前進的時候,就會陣陣麻木。最後可能需要內視鏡手術解離腕隧道以降低正中神經壓力。

2.尺神經障礙:

彎把公路車,腕部需向大姆指側彎曲,因此當長時間握緊彎把最前端時,常會造成小指側的尺神經過度伸展壓迫在彎把上,以致造成尺神經掌管的位置,也就是小指側包括手指及手掌的麻痺。同樣的,一旦改變位置及姿勢就會有所改善。但是,在臨床上嚴重的尺神經障礙患者除了麻木外,還可能會造成手掌肌肉的萎縮變形;屆時保守治療無效的話,也可能要手術因應。

七大方案解決“麻麻的”自行車手

所以,想提醒和小醫一樣喜歡馳風的自行車手們,如果您已經開始感覺到有這樣麻木的問題時,主要的解決辦法有:

1.確定您的腳踏車適合您的身材:不適合的腳踏車尺寸,可能會造成體重過度壓在手把上,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2.每十到十五分鐘就要改變手在握把上的位置:改變姿勢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及減少神經壓力。

3.穿戴自行車手套:手套上的緩衝墊可以減低壓力。

4.使用人體工學把手或將平把車裝上牛角:以增加把手可握的位置。

5.使用好的手把膠帶或使用碳纖維手把:可降低路面傳來的震動。

6.改善姿勢:手肘微彎約十度,不要將手重壓在腳踏車的把手上。

7. 平常做一些手腕的伸展及肌肉訓練:只要上網找腕隧道症候群的自我復健運動就可以找到了。

看起來,騎自行車騎到手要開刀的機會似乎不大,只要利用一些方法,手麻這個問題似乎可以迎刃而解。

騎車練功第三關:尚待體驗中…

但還有一個問題:據說騎腳踏車會引起內陰神經(PUDENTAL NERVE)壓迫造成某種功能問題。不過,我看還是留待下次再談吧!等我有親身經歷時再和各位分享,可能更真切!

【註】:

1.電腦手:因長時間使用滑鼠,過度背屈手腕造成的腕隧道症候群,成因類似於平把車造成的自行車手。

2.媽媽手:手腕因為長時間抱小孩過度往小指側彎曲,造成大拇指伸指肌腱發炎疼痛,不是因為神經壓迫的問題。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新加坡摩根交易時間異動

2009年8月31日 起 SGX T+1 session 原交易時間至 10.55pm 將延長至 11.55pm

即下午電子盤的摩根交易2點45分開盤到11:55收盤!!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M1B變動領先股價?台灣央行:外資匯入 使股價為因 M1B為果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90818/2/1mwd0.html
2009/08/18 20:4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張智堯 台北】 台灣央行今(18)日表示,早期國內資本市場較不開 放,M1B年增率走勢通常會影響股價走勢;隨著資本市場開放,外資投入股市的數量日增,往往牽動M1B走勢,呈 現外資匯入影響股價,股價再影響M1B變動;也就是說, M1B與股價變動出現股價變動為因,M1B變動為果的情勢 。

瑞展產經公司董事長陳忠瑞認為,股市是經濟的相 對領先的指標之一,貨幣指標更是惟一可能領先股市的 經濟指標。去年M1b從7月的負5.77%上來,但是台股指 數是在11月下旬才見到3955點可獲印證。

陳忠瑞指出,從近期台股走勢來看,合理推估尚未 公佈的7、8月台灣貨幣指標極可能已顯示,台股中線已 達資金行情的封頂區。

央行在今日晚間發出新聞稿說明M1B貨幣數量與股 價指數的關係,央行指出,各種貨幣總計數包含的訊息 內容並不完全相同。

央行以M2成長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主要因M2 與物價和經濟活動間的長期關係較為密切且穩定。

央行表示,M1B屬於交易性貨幣,與經濟金融活動相 關性較高,因而常被各界作為觀察股市動能的指標。不 過其年增率和股價間的關係,不同時期可能不同。

央行指出,早期由於國內資本市場較不開放,M1B年 增率走勢通常會影響股價走勢;之後,因銀行存款資金 移動效率提高,二者走勢呈現互為因果的關係。

央行進一步指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逐漸開放,外 資投入股市的數量日增,往往牽動M1B走勢,呈現外資匯 入影響股價,股價再影響M1B之變動,亦即股價變動為因 ,M1B變動為果的情勢。

央行依照過去十年來的資料觀察,從1998年到2004 年間,M1B年增率與股價指數年增率二者間呈現相近的變 動趨勢,相關係數達0.87。

但是,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間,二者的走勢出現 分岐,M1B年增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而股價指數年增 率卻呈現向上走勢,二者的相關係數也降到0.19。

央行表示,相關係數顯示隨著經濟金融環境之不同 ,不同時期的M1B與股價之關係可能改變,而影響股價變 動的因素甚為複雜,包括國內外際經濟金融情勢,與非 經濟面因素等。

股市飆 退休基金只看不買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83935.shtml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十七日電】2009.08.18 03:58 am

股市這波上漲速度創1930年代以來記錄,可是全球四大退休基金,卻已對股市失去長期投資的信心,這回不是減碼,就是只看不買。

儘管自3月以來全球股市牛氣沖天,肩負老人生計的主要退休基金卻受夠了股市的高波動高風險,不理會這波牛市,繼續減碼股票。彭博資訊



包括加州教師退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荷蘭公務員退休基金和南韓國營的勞工退休基金,今年來都降低持股比重。

花旗集團的研究顯示,英國退休基金投資股票的比重降至1974年來最低水準。負責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教授退休基金的管理公司,則是在MSCI全球指數過去五個月暴漲55%時,拋售持股。

摩根大通的退休金顧問事業集團負責人波比拉斯表示,有鑑於先前金融市場的風暴,退休基金現在的主流是風險管理,許多還在努力降低風險性投資,有些則根本還沒開始動手。

這次風暴導致股票相對於債券的損失,是1900年來最大,引發退休基金紛紛將錢轉進固定收益、商品與衍生性工具市場,不理會股市近期的反彈。

根據倫敦商學院和瑞士信貸的統計,從1999年以來,美國股票的平均報酬率落後公債約8.6個百分點,低於二十世紀時期平均優於公債8.2個百分點的表現。

去年MSCI世界指數跌掉42%,嚇得退休基金紛紛減碼股票。根據彭博統計,這些大基金管理的資產約有3兆美元,任何投資決定都動見觀瞻。

分析師指出,退休基金正面臨人口老化、領退的人比工作的人多的問題,此刻股市的巨幅波動非退休基金所樂見,穩定收益比增加收益重要。

花旗集團的研究顯示,英國的退休基金第一季持有股票的比重,只比債券高1.6個百分點,是1962年來最小差距;而持股比重在去年底降至41%,創1974年石油危機以來最低紀錄。

全球前七大退休基金有四檔都在減碼股市,包括規模1,190億美元的加州教師體系退休基金、規模1,810億美元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規模2,560億美元的荷蘭ABP退休基金與南韓的勞工退休基金。

另一方面,歐洲持股最多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今年來則是持續買進股票,第二季投資增值幅度高達12.7%。MSCI世界指數第二季勁揚20%,是1998年來最大單季漲幅。

【2009/08/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減持比創9年紀錄! 中大幅減持美國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85078.shtml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09.08.18 02:38 pm

美國財政部17日公布,雖然中國與俄羅斯減持,但6月份外國購買美國的長期國債淨值大增,與此前一個月的淨出售大相徑庭;其中最大債主國中國減持美國債的比例創下近九年最大。

根據財政部按月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6月份美國長期債券淨流入(指外資購買美國政府長期債券的淨值)大增至907億美元,與此前一個月淨流出194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雖然增購長期國債,但另一方面卻拋售短期國債,由於賣多買少,當月份持有的國債淨值降為7764億美元,較5月份減少3.1%,但仍高於4月份的7635億美元;減持比重創2000年10月份4.2%以來最高記錄。

調查顯示,中國政府拋售的短期國債金額約517億5000萬美元,購入的其他類型國債金額則約266億5000萬美元。彭博通訊社指出,這是金融風暴發生以來首見外資增持長期國債。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債的第2大持有國日本,在6月份大幅增持346億美元至7118億美元,雙方「一增一減」之間,日本與中國持有量進一步縮小。

【2009/08/18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搶頭香/香港兩檔ETF 來台掛牌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077107.shtml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李娟萍/台北報導】2009.08.14 03:06 am

滙豐中華投信引進的恒生H股指數ETF(恒中國)及恒生指數ETF(恒香港)今(14)日掛牌上市,成為台股第一檔及第二檔境外ETF。投資人在台灣就能買到境外的商品,不必再千里迢迢飛到香港開戶,也是台灣股票交易市場國際化的第一步。

恒香港、恒中國ETF今天上市,香港貿發局總經理馮渤(左三)把金幣與銀幣贈送給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右三),象徵帶來好采頭。匯豐中華投信/提供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指出,其中多達1,359檔ETF,在不同市場同時雙重或多重掛牌,顯示ETF 跨境上市已經蔚為風潮,更凸顯未來單一市場提供多元化選擇的重要性。交易所將陸續引進倫敦、東京及紐約掛牌的ETF來台掛牌,使台灣的跨境交易ETF檔數更國際化。恒中國及恒香港二檔境外ETF上市後,台股ETF增加為13檔,也是國內首次有香港ETF跨境來台上市。受到境外ETF來台上市激勵,國內11 檔ETF昨日全部上漲,台灣50指數大漲2.3%、新台灣上漲2.54%、寶金融上漲3.19%等,多檔ETF漲幅都優於大盤。證交所昨日表示,根據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全球共計發行1,707檔ETF,並在全球42個交易所掛牌,總資產規模高達7,890億多美元。

經濟日報/提供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指出,其中多達1,359檔ETF,在不同市場同時雙重或多重掛牌,顯示ETF 跨境上市已經蔚為風潮,更凸顯未來單一市場提供多元化選擇的重要性。交易所將陸續引進倫敦、東京及紐約掛牌的ETF來台掛牌,使台灣的跨境交易ETF檔數更國際化。

若其他國家的ETF陸續來上市,台灣投資人等於可用同一個帳戶,在數秒內達成全世界的資金布局或是「換國操作」,相較於過去透過複委託的方式購買海外證券,可能動輒得花上半個月才能取回資金,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根據香港股市昨(13)日收盤價推估,兩檔ETF—「恒中國」每單位淨值為港幣119.55元,換算新台幣為510.7元,比聯發科一股的股價還貴。另一檔「恒香港」每單位的淨值達港幣209.72元,換算新台幣為895.9元。投資人買這兩檔ETF,「恒香港」一張最低交易額為新台幣8.959萬,「恒中國」一張最低交易額為10.214萬元。這兩檔跨境掛牌的ETF,創下所多台股交易的先例,包括首創不受7%漲跌幅限制,最低交易單位不是以1,000股為單位,「恒香港」ETF最低交易單位為100股,「恒中國」ETF最低交易單位為200股。

目前香港還有15檔ETF符合來台上市標準,若市場熱度佳,國內投信有機會持續引進相關ETF來台掛牌,包含香港首檔ETF盈富基金、全球最大的中國A股ETF──iShares新華富時A50中國指數基金等,都有機會來台掛牌。

【2009/08/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救市退場! 美擬10月停止收購國債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75798.shtml
【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二日電】2009.08.13 03:04 pm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利率政策攸關股市走勢,紐約證交所的交易員盯著螢幕上顯示利率維持不變的報導。美聯社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12日利率會議披露二項重要訊息: 一, 「經濟已趨平穩」(economic activity is leveling out),對經濟復甦更有信心;二,定10月停止收購國債,收手紓困方案,有意讓貨幣政策逐漸回復正軌。

這兩訊息反映,聯準會更確定經濟轉危為安,比上次利率會議時更樂觀,如同肯定救經濟措施生效。華爾街歡迎聯準會利率聲明,三大指數漲逾1%;道瓊工業指數升120.16點或1.3%,以9361.61點作收。

聯準會如預期未調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繼續維持零至0.25%區間,為歷史谷底,聯準會稱低低利率水平可望維持「一段時間」。市場預估,此利率水平可望維持至年底。

聯準會指出,經濟衰退減緩、金融市場進一步改善、消費支出趨穩,顯示經濟前景轉安;但也警告,失業率可能續走高、房市仍低迷,顯示經濟仍未完全脫困。

各項經濟訊息顯示,衰退已觸底,復甦在望,聯準會因此在繼續壓低利率同時,放緩在非常時期祭出的經濟紓困措施,定10月底停止收購3000億美元國債。

聯準會過去數月採取量化寬鬆措施,大幅收購國債,藉此壓低房貸及其他消費信貸利率,以刺激消費,帶動經濟成長,目前已累計收購逾2500億美元;聯準會12日決定停購國債,為這波大衰退爆發以來首次對經濟紓困收手。

但聯準會將續收購房貸證券,估計購入1兆2500億美元房貸擔保證券,以協助房市復甦。

目前看來,美經濟可望逃過L型長期衰退,但能否V型反彈、還是U型緩步復甦或W型二度衰退? 仍待進一步確認。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原先對經濟前景悲觀,現已轉緩看法,但他仍建議力推第二套經濟刺激方案。歐巴馬政府仍在觀望。

12日聯準會利率會議後,商務部13日公布7月零售業報告與6月商業庫存報告,為市場關注重點。

【2009/08/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波克夏加碼債券 減持股票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68636.shtml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2009.08.10 02:57 pm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波克夏控股公司第二季加碼投資固定收益標的,增加公司債和外國公債購入金額,持有的股票規模則減至五年多來最低水準。

巴菲特。
(歐新社)








彭博網站報導,波克夏7日申報的數據顯示,旗下保險事業6月30日為止持有約111億美元的外國政府債券,高於三個月前的96億美元。另外,波克夏投資26億美元在公司債,只投資3.5億美元於股票。波克夏第一季只投資6.24億美元在股票上,第二季繼續減碼。

波克夏第二季的投資對象包括非投資級公司債。根據美林的資料,垃圾級公司債第二季報酬率達23%,因為投資人認為經濟衰退的最嚴重時期已經過去。

美利堅大學Kogod商學院教授馬丁說,巴菲特以往能創造可供投資現金的事業在衰退期間難以生存,因此他鎖定可確保報酬的投資,由波動大的股票轉向穩定獲利標的,有的獲利甚至和股市相當。

例如,波克夏投資80億美元購入高盛和奇異公司的特別股,坐享每年10%的利率,加上在瑞士再保險等類似投資,波克夏去年9月以來所公布的固定收益投資,每年就有18億美元以上的利息收入。

波克夏並未申報外國公債和公司債投資明細,本月稍後將申報美國的股票投資明細。

根據7日的財報,波克夏第二季淨利成長14%,達到33億美元,等於每股賺2123美元,是兩年來最佳季報。

【2009/08/1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製造業供應鏈 轉向區域化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68627.shtml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2009.08.10 03:10 pm

金融危機加上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引發製造業供應鏈出現重大轉變,逐漸放棄全球化,而轉向區域供應,越來越多製造業考慮在距離更近的地區取得零件。

過去歐美企業往往選擇中國為供應來源,未來更有可能轉向墨西哥和東歐。歐洲大型企業飛利浦(Philips)公司執行長柯慈雷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未來能源更貴,供應量也不那麼充足,將導致更多區域供應鏈。」

歐美企業逐漸放棄全球化,轉向區域供應,過去往往選擇中國為供應來源,未來可能轉向墨西哥和東歐。圖為中國大陸合肥一家汽車廠和墨西哥市街景。(路透)


除了運輸成本的考量,另一因素是對環境的影響,研究顯示,製造業70%的「碳足跡」可能來自運輸以及供應鏈中的其他成本。

如今對供應成本的計算,必須列入二氧化碳,隨著消費者的態度轉變和各國政府對企業的要求,製造業必須力求減少碳足跡,促使製造業尋求「綠化」供應鏈。

金融時報報導,安永供應鏈部門主管奧雷根表示:「除了政府的規定,迫使許多企業考慮徹底重組供應鏈的一大因素是經濟衰退,未來供應鏈規模會更小、更加地區化。」

柯慈雷指出,今年將召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高峰會,企業必須在會前找到可永續發展經濟的途徑,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即是「檢討全球物流及運輸」。他表示,過去因為運輸成本低廉,向美國供應產品,墨西哥並不比中國更具競爭優勢。但預料飛利浦等企業未來將以烏克蘭等國作為歐洲的供應來源,不再遠求亞洲。

【2009/08/1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5大發現 破解復甦假象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507
商業周刊 第1133期 2009-08-10
撰文者:曠文琪

美國財報週、台積電法說會,傳出激勵人心好消息,這些是回光返照?還是景氣真的已經大病痊癒?

「很高興可以帶給大家驚喜!」上週四(三十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法說會宣布,半導體景氣將提前一年復甦,二○一一年就可回到○八年的水準;台積電下半年營收預估也將上調。

張忠謀的說法,跌破所有外資分析師眼鏡。連沉穩的摩根大通亞太區科技研究部主管夏鮑文忍不住舉手直問:「是不是我漏看了什麼?」

在景氣混沌不明的狀況下,我們只能更謹慎的判讀各項指標數據,才能選擇最適的節奏,在這條復甦之路穩健前行。(攝影者.陳炳勳)



財報傳佳音,激勵道瓊大漲

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站在科技業的制高點,張忠謀是否真看到了大環境春燕回歸的蛛絲馬跡。若有,那麼張忠謀這次給的就不只是「驚喜」而已,而是海嘯後景氣復甦的前奏曲。 事實上,過去兩週,全球金融市場就四處傳出佳音。

如,美國財報週表現超乎預期。根據統計,美股標準普爾(S&P)五百指數成員所公布的第二季財報,有七七%的企業表現比分析師預期佳,可望創下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高比率紀錄。

如,原本在海嘯受傷最深的金融產業,如高盛集團在第二季淨利達三十四億美元,優於預期,並且已可還清聯邦政府百億美元的紓困金。

如,受上述訊息激勵,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在七月大漲七百二十五點,漲幅達八.六%。創下道指○二年十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台股指數七月也漲幅近一成,在外資單月買超七百九十億元下,也衝破七千點關卡。

亢奮的情緒不斷擴散。「景氣衰退期,已開始要進入尾聲了嗎?」(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Recession),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以專文討論。

三個月前,我們製作「拆解景氣真相」的封面故事(請參照本刊一一一九期),彙整十位分析師、十三大指標企業最新財報的結果判斷,首季企業急單的利多訊息,主要都是企業回補庫存所致,但整體消費市場信心仍未見回溫。「美國經濟」仍是「剛從加護病房推出來的病人」。

那現在呢?病人已經完全康復了嗎?

「現在,情況其實更混沌……,」「我只能說,對下半年我們仍以保守態度看待。」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符銘財說。

怎麼會這樣?難道現在大家過度樂觀的氣氛,只是一場泡沫?這次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低潮期,仍要如先前九○年代的金融危機跟兩千年的網路泡沫危機般,至少要長達兩年半,才能度過?

若,真相只有一個。要解開真相,我們還是要回歸財報跟總體經濟指標的數據,讓數據自己說話!

有趣的是,當《商業周刊》邀請渣打、瑞銀跟摩根大通等外資分析師,抽絲剝繭的解讀這些數據後。很多發現,跟我們的想像完全悖離!

發現一
表面:高盛大賺,市場資金體質趨於正常?
事實:高盛賺的是投機財,本業未見起色


引發這次金融海嘯的關鍵在於,資金流動出了問題,市場瀰漫信心危機,銀行不願放貸給企業,導致經濟動不起來。當高盛集團第二季財報出爐,大賺三十四億美元,高出市場預期時,給了所有人市場資金體質趨於正常的訊息。

但,若細分高盛的財報卻會發現,高盛最大的收入,來自交易和自營投資收入,貢獻集團約一百零七億八千萬美元,在總收入中占比七八%,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

這代表什麼意思?簡單的說,高盛這波賺的是投機財。美國政府為了刺激景氣復甦,透過降息讓資金大幅從銀行流出,希望活絡市場,結果,大部分的資金又流向了股市。在同時,當其他銀行都趨於保守時,高盛又逆勢投入高風險的交易市場獲得高報酬,氣勢之旺,讓人戲稱高盛已經是華爾街最大的對沖基金。

但落到實質上的本業,高盛在商業房地產的損失高達七億美元,放貸業務也趨於保守。其他銀行如花旗的財報也顯示,其消費者銀行業務的獲利銳減七八%。這些數據都透露,現在要談市場資金體質變健康,言之過早。

發現二
表面:四分之三廠商獲利超過預期,景氣好轉?
事實:先前預期太保守,實際較去年衰退二一%


雖然金融市場健康未恢復。但S&P指數成分股中,有四分之三的廠商,交出高於市場預期的成績單,很令人振奮。但冷靜分析,「可能就是之前 overshooting(太過頭)的結果。」符銘財說。他所指的是,先前市場分析師對景氣過於保守,在預期標準下調太多下,廠商表現當然很容易超過標準。

若以七月二十四日前公布財報的S&P指數成分股企業做統計,這些企業的淨利其實比起去年同期,是衰退了二一%,顯見企業獲利能力尚未提升。以英特爾為例,雖然英特爾財報也被認為超乎預期,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其營收跟淨利分別約衰退一五%跟一二五%不等。

更令分析師擔心的是,有些企業如IBM、惠而浦、輝瑞(Pfizer)、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Lowe's等,第二季獲利增加的關鍵,是一連串的精簡成本計畫,包括裁員、減薪。「這將會形成一個脆弱的平衡。」符銘財說。企業要維持獲利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因此造成更高失業率、消費信心降低的負面循環,最後仍會反映到企業本體營收表現上。

發現三
表面:GDP衰退減緩,最壞時光已過?
事實:政府投資撐場,個人消費未見回溫


當金融跟各產業表現都並未完全回歸到海嘯前的健康程度,甚至連大幅反轉的跡象,也堪稱勉強時,美國同時宣布了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數據,好消息是,比起首季僅衰退一%,幅度已趨於減緩。

但,若細分GDP組成結構,主要還是來自政府投資的提升。個人消費上,仍未見回溫,然而,這才是美國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個人消費在第二季季下跌一.二%,倍數於分析師估計的○.五%跌幅。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消費者研究中心主任法蘭柯(Lynn Franco)表示:「今年春天強勁反彈的消費者信心,在過去兩個月又再消退。」

發現四
表面:美國新屋銷售增幅創八年新高,房市回穩?
事實:短期政策利多,十一月後才見真章


過去被認為是美國景氣先行指標的房市,在六月交出超乎強勁成績單。美國新屋銷售戶數由三十四萬二千戶增加到三十八萬四千戶,月增幅達到一二%,創下八年來最高水平。

這個數據與第三個發現似乎背道而馳,若消費者對未來信心疲弱,怎麼會把錢拿出來買房子?謹慎者就認為,觀察美國房市是否真的回穩,仍言之過早。因為,美國政府現今為了刺激房市,有提供首次購屋者折合房價約一成,或是最高八千美元的所得稅扣除額,此數據是否只是短期刺激效應的結果,答案要到十一月方案截止,才能更令人信服。

發現五
表面:企業第三季預估樂觀,下半年轉好?
事實:仍是搶料效應,未見真實需求支撐

「實在找不到證據說明,景氣已經回來。」即便台積電法說會氣氛熱絡讓外資瘋狂,但冷靜下來,瑞銀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程正樺分析,即便廠商看好第三季,這仍是企業回補庫存,甚至通路重複下單,以避免先前產能不足必須搶料的情形。但在沒有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力道支撐下,第四季產業營收仍會下滑超過一成。

海嘯打亂了電子產業的出貨秩序,讓第二季淡季,產業衰退幅度縮小;但同樣的,也可能讓下半年的旺季不旺。

代表電腦產業的英特爾預計第三季季成長約七%,但,其實比過去三年平均約一一%的水準還低。代表通訊產業指標的高通預估第三季持平,遠低於過去三年成長七%的水準。

上述發現,聽來都不是好消息。但花旗環球證券前亞太區首席下游硬體分析師楊應超寧願以正面觀點來看,其實,金融海嘯最壞的時點已經過去,只是,我們尚未完全走出陰霾,所以要更深刻的檢視每個訊號。

消費信心回復才是真的撥雲見日

「越混沌,越要回頭看基本面。」符銘財說。

現在,所有人,都正在迷霧路途中前行。

上半年,我們剛走過海嘯的恐慌期;現在,各國政府為了救市,把利率壓到歷史新低,在資金氾濫下,造成資產膨脹,股票市場崛起。所以,你看到股市熱潮,還有房市與車市的利多訊息,但,這多是政府政策所帶來的榮景,這也只是過程,我們最終唯有走到消費者信心回復,開始願意消費的地標,才算走出迷霧。

就像接力賽,現在,政府刺激方案,仍待民間消費的接棒。國票投顧總經理王博文說,先行的股市資金行情,也正等待基本面的接棒。

但何時是接棒的時機?何時才走到終點?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貝南奇(Bernanke)以「失業率」做為衡量經濟復甦的指標。若更精準的以非農業就業人口觀察,美國六月份大減數目達四十六萬人,預估七月減少約三十四萬人,雖然就業人口數目減少的數量趨緩,但唯有當其能由負轉正,大家不再擔憂工作機會減少,未來前景可期時,消費的意願才會真正起來。

這段路途要走多久?沒人能說明白。能確定的是,最困難的路途我們剛走過。接下來,我們只能選擇,更謹慎的判讀每個路誌的意義,才能選擇最適的節奏,在這條復甦之路,穩健前行。

*重點指標體檢景氣!

重點指標:非農業就業人口
最新數據:7月預估減少34萬人
解讀:就業人口減少的數目減少,有助消費信心回復,但短期內失業問題仍無解

重點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
最新數據:自6月的49.3跌至46.6
解讀:消費者對未來不確定性仍高

重點指標:新屋銷售指數
最新數據:38萬戶,月增幅12%
解讀:房地產業正走出谷底,但仍須觀察是否僅是受政策激勵的短期現象

重點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
最新數據:季衰退約1%,未如預期般1.5%
解讀:跌幅趨緩,但個人消費未見好轉

重點指標:泰德利差
最新數據:利差從32個基點下滑到31個
解讀:利差越小,表示市場承擔風險意願越高,雖不及海嘯前的27個基點,但顯示出市場趨於熱絡

重點指標: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
最新數據:訂單指數從6月的41.6回升至48;生產指數從39.3回升至43.3
解讀:指數為2008年9月以來新高,但指數低於50,表示商業狀況仍在萎縮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等政府機關

*重點公司第2季財報透析產業前景!

金融業:高盛
地位:前美國第1大投資銀行,已轉型商業銀行
表現:淨利34億美元
解讀:主要是投資業務所致,本業未見好轉

金融業:摩根大通
地位:全美最大銀行
表現:淨利大增36%,至27.2億美元
解讀:消費者放款損失擴大,為後續經營埋下隱憂

科技業:英特爾
地位:電腦產業景氣指標
表現:營收80億美元,遠高於預期
解讀: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衰退15%

科技業:蘋果
地位:消費性電子產業指標
表現:獲利達12.3億美元
解讀:1. 較去年同期成長15% 2. iPhone銷售力道不受海嘯衝擊

製造業:宣威
地位:全美最大油漆零售商
表現: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12.6%
解讀:房市裝潢市場仍未好轉,可見房市不振

資料來源:各公司

溫家寶: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不動搖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90809/1/1mc4i.html
2009/08/09 20:27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09年8月9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江蘇考察時指出,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走穩向好的形勢下,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動搖。

新華社報導,溫家寶表示,之所以採取上述政策立場,是因為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這包括:國際經濟前景還不明朗,外需下滑的壓力仍然很大;經濟自主成長的動力還不強,一些行業、企業經營還比較困難,產能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擴大內需在短期內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一些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效應會遞減,一些關係長遠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時間。

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不能改變。溫家寶說,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結合起來,以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為結構調整提供基礎,創造條件,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使經濟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溫家寶於前天至今天先後前往江蘇無錫、南通,就治理太湖、蘇南經濟轉型、江蘇沿海經濟帶發展等進行調研。這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溫家寶第3次到江蘇考察調研。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本土法人賣壓 攻7大石頭

http://udn.com/NEWS/STOCK/STO2/5064130.shtml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2009.08.07 02:47 pm

台股自7185點反彈波段新高下滑以來,至周四收盤6868點為止,短短七個交易日指數下跌了317點,跌幅4.41%。區間三大法人合計賣超85.29億元,其中外資小買8.11億,投信以及自營商則分別賣超32.41億及60.91 億,土洋對作的跡象相當明顯。而本土法人的賣壓,則成為此波台股走弱的主因。

台股自今年3月起漲以來,第一波由4328點漲至7084點,波段漲幅高達63.68%,期間外資買盤為推升台股勁揚最重要的動力來源,共計買超2098 億元;而6月初開始回檔修正,自7084下滑至6100,區間跌幅為23.89%,期間三大法人均呈現賣超狀態,其中外資僅賣超211億元。

由6100點止跌反彈,一路漲至7月底的波段反彈新高7185 點,波段漲幅為17.78%,期間外資再度成為推升台股的主力,買超金額高達1063億元;最後由此波高點7185點反轉走弱,至日昨收盤6868點為止,波段跌幅為4.41%,本土法人則成為主要的賣超來源,投信與自營商分別賣超32.41億及60.91億。

觀察今年以來,台股上漲主要多由外資買盤所推動,而漲勢受阻則多由本土法人釋出的賣壓所致。以此次7185點反彈新高回檔以來,外資仍持續買超承接,而投信與自營商則反向大賣來觀察,土洋對作的跡象相當明顯,也代表了台股在7000點以上,市場普遍存在著逢高獲利了結的心態。

進一步觀察,台股在最近7個交易日中,三大法人買賣超的個股,其中外資買超前3名分別為中鋼、聯電、與台積電,買超張數各達34.28萬張、28.1萬張與14.3萬張。有趣的是,這3檔外資買超股全被本土自營商趁著買盤湧現之際趁機獲利了結,賣超張數1.04、0.81 與0.9萬張。

而自營商則買超了哪些股票呢? 根據統計,此7個交易日中,自營商買超最力的前3名分別是泰金寶、金寶、與遠東銀,買超張數各為0.95、0.44、與0.39萬張,而這3檔恰巧是外資小賣的標的,賣超張數分別為0.16、0.16、與0.02萬張。

至於投信買超前3名個股,則分別為中鋼、中鴻、與力鵬,其中除了中鋼同步搭上外資買盤列車外,中鴻與力鵬則是外資小幅調節的標的,調節張數分別為0.32與0.04萬張。

再從賣超角度出發,自營商賣超最力的前3檔分別為中鋼、華映、彩晶,其中除華映為套利賣壓的因素外,中鋼與彩晶均是外資與投信買超或調節力道較小的標的。

由以上相關三大法人買賣超個股交相比對可知,此波本土法人展現出較具彈性的操作技巧,不但善用外資買盤浮現來出脫股票獲利了結,同時也選擇外資賣超壓力較小的標的來拉抬績效。雖然短線上操作似乎本土法人略佔上風,不過卻成為引發市場賣壓、促動指數再破7000點的主要元兇,後勢進出頗值得密切觀察。

【2009/08/0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詭譎矛盾的全球復甦論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06707
‧非凡新聞周刊 2009/08/07

連續一周以來,由於美國第二季衰退減緩,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揚,而歐元區信心指數提高,加上若干公司財報超過預期,於是全球股市一路飆漲,在亞太地區尤甚,於是赫然之間,人們心情的陰霾一掃而空,「復甦論」的號角又告響起。

【撰文/南方朔】

過度從數字裡找樂觀

當今全球各類經濟指標參差不齊,人們早已養成一種「各取所需」,找自己要的數字去做一廂情願之解釋的習慣。由於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從數字裡找樂觀,在一定程度內,其實也無妨;只是如果太一廂情願,就難免掉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因而失去盱衡全局的能力。就以目前而論,在各種數字紛然湧現之際,人們一定要試著去思考並答覆下列這些問題:

當今全球股市房市又告飆漲,它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這是復甦的信號?或是通膨及資產的另一個新泡沫?

目前全球的經濟數字,已出現一種獨特的怪異特性,愈和金字塔上端有關的愈樂觀,愈和下端有關的愈悲觀。因此,股市及高檔房市飆漲,高盛繼續高利潤、高紅利;但下端則是消費物價持續下跌,我們都知道物價是一種綜合的加權指標,但在劇變的此刻,出現輕重不一的現象,當房價一枝獨秀,物價指數就變得不再有意義,這意味著人們在數字上看到的是通縮,但生活上所經驗到的則是所得遞減、房價上揚的通膨,這是嚴重的矛盾,它的原因何在?

其次,當今不論復甦是真是假,但失業與不充分就業的日趨嚴重則是事實。歐美的失業率在今年內已注定將破十,如果失業加上不充分就業,當在四分之一左右。除了就業問題惡化外,歐美平均薪資的下跌,跌到大約十年前的水準已成了趨勢。這種現象可以用「無就業的復甦」來解釋嗎?這種「無就業的復甦」有沒有可能滴漏成「有就業的復甦」?

流動性過剩泡沫成形

個人認為,上述三大問題,其實乃是分析並理解當今全球經濟變化的關鍵,首先就金融海嘯以來的形勢而論,金融海嘯本質上乃是舊泡沫的破裂,因而迄今為止的紓困,乃是企圖藉著債務與赤字印製鈔票來填補舊泡沫破裂後所留下的破洞。據估計,其最高總額將可能達到二十三.七兆美元,相當於一.七個 GDP。單單今年,美國的債務即在一.六兆美元左右。這些加印的金錢進入金融體系,在目前這樣的時代,由於需求不振,它不會變成投資動力,由於就業與消費不佳,它也不會進入消費市場;於是在接近負利率的此刻,紓困的龐大金錢遂透過金融機構和有辦法的人士之手,大量流入有保值和投機意含的股房市、期市、匯市之中。全球仍舊衰退,但熱錢早已氾濫,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新泡沫因而形成。

其次則是美國財經決策層,由柏南克到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委羅莫(Christina Romer)等皆一致認為印鈔救經濟不能暫停,以免發生一九三七年那種W型的二度衰退。他們的意思其實是不到發生通膨就不會停止,這也是今年以來美國官方與親官方學者一直在鼓吹「救經濟的規模還不夠大」的原因。這也意味著,新泡沫的持續擴大及通貨膨脹已成了美國的必然結果,儘管美國為了應付各國的壓力而宣稱適當時候將讓紓困退場,但如此龐大的金錢怎麼可能退場?全球金字塔上端所形成的抗通膨投機浪潮,其實是有依據的。

而在另一面,我們也知道從一九八○年代起,美國即已形成所謂的「兩層經濟」(Two-tiers economy):一層是金字塔上端的金融及科技業,一層是傳統的製造及服務流通業,下面這一層早已出現低度就業,所得遞減及削價競爭等問題。當今衰退受到傷害的也以這一層為主,今年歐美的通縮也以這一層為主。這一層除了因衰退而受害外,接下來還有更多「餘震效應」,包括大約四至五千億美元卡債,以及房貸無法清償,以及法拍屋問題。這種「兩層經濟」乃是全球及各國M型化的一部分。

歐美紓困只救第一層

而人們也都知道,這個第二層問題乃是全球自由化的產物,它不可能解決。今年稍早前我已指出,美歐的紓困對這一層毫無幫助。它所紓困的其實只是第一層。而第二層的問題到了失業率破十後即會以保護主義的方式逐步增強它的力度,最近美歐聯手,開始對中國大陸戰略稀土金屬出口設限,以及鋼鐵問題施加壓力,已可看出保護主義已確實開始漸漸的表面化。

因此,當今的全球經濟實在詭譎矛盾無比,美歐皆有二度衰退之虞,而亞太地區則因熱錢氾濫,而有股市房市泡沫化之虞。

中國「掛鉤」作用有限

此外,由於第二層問題,保護主義已開始躍躍待動。而更關鍵的,則是亞太地區由於中國大陸的市場,稍早前曾造成「中國救世界」的想像。

但現在人們已愈來愈理解,中國的景氣循環由於內需的帶動,其模式已漸漸脫離美歐,意思是說中國已一定程度可以靠內需而成長,這叫做中國與美歐的「脫鉤」(Decoupling),但是,因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有限,並不能有效取代美歐,這意味著它帶動亞洲,使亞洲與它「掛鉤」(Coupling)的作用仍相當有限。亞太地區要以擴大出口而復甦,其實也不如想像中的樂觀。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全球要脫離今天這種詭譎矛盾的局面,可能為時尚早!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3期】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5月賣股?你錯了!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059653.shtml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09.08.05 03:43 pm

股市有一條不成文法,Sell in May and go away(5月賣光走人),全球投資人奉為金科玉律,其實科律是死的,股海是活的,5月賣股的人真的坐失40年來最好的獲利良機。

根據彭博網站資料,從今年5月到8月4日,「MSCI國際指數」勁升19%,是這個指數1970年來同期最大升幅。

彭博網站的每日漲跌表追蹤「MSCI世界指數」2009年以前5 到7月的最大漲幅,包括1997年的最高紀錄15%。過去十年來,「MSCI世界指數」在這三個月平均失血3.1%,有八次是下滑。

但凡事都有例外。倫敦Schroder投資管理公司理財經理林奇說,「5月脫手走人,現在可要痛死了。一般人最難過的事,莫過於錯過漲潮。」

最早提出Sell in May論的,是「股市交易人年鑑」,裡面說,1950年以來,5月到10月投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萬美元(台幣32萬元),損失1522美元。11月到次年4月投入1萬美元,則獲利約達8萬8000美元。一如農民照農民曆行事,那本年鑑變成「股民曆」,無數股民照曆操課,奉為無上策略,5月走人,秋天進場。

彭博網站顯示,今年「賣光走人」期才過一半,道瓊就猛漲13%,是1997年以來最大漲幅。含蓋22個開發中國家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一鼓作氣勁升30%,是1987年以來最大升幅。

【2009/08/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About This Blog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就像星際大戰電影一樣,充滿著炫麗的聲光效果,令人虛實(多空)難辨。
而期權交易人也如同絕地武士,唯有不斷的修練自己的心智(符合趨勢的盤感),來增加光明原力(賺錢策略),避免黑暗原力(賠錢策略)的影響而淪為西斯。

願 原力與你同在 !!

About Me

我的相片
行銷,應該就要像絲襪一樣。看不到,但卻又能有效掩飾缺點,還能讓八歲到八十歲的男人都想摸一把。

  © Blogger templates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