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WORLD/WOR2/4933572.shtml
【經濟日報╱田思怡譯】2009.05.30 04:01 am
突然間,好像大家都在談通貨膨脹。輿論文章嚴厲警告說,惡性通膨迫在眉睫。市場也許注意到了這些警告:長期政府債券利率上升,對未來通膨的憂慮是利率走高的一個可能因素。
但對通膨的嚴重恐懼有什麼道理嗎?基本上,沒道理,我稍後會解釋。我懷疑這種恐懼氣氛至少一部分關乎政治,而非經濟。
先說重要的。了解現在美國經濟沒有任何通膨壓力跡象很重要。消費者物價比一年前低,面對高失業率,薪資停止調升。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
因此,物價若沒漲,為何憂慮通膨?有些人宣稱,聯準會印了大批鈔票,勢必會通膨,也有人宣稱,預算赤字終將迫使美國政府利用通膨打消赤字。
第一種說法根本就錯了。第二種說法有可能對,然而不對。
聯準會最近確實採取了前所未見的行動。說得更明確些,聯準會大買政府和民間債券,並藉由提供銀行更多儲備金來付帳。在平時,這將引發高通膨:儲備金充足的銀行會增加放款,帶動需求,使物價上漲。
但現在不是平時。銀行沒把額外的儲備金借出去。他們只是坐擁儲備金,事實上他們把錢直接送還給聯準會。因此,聯準會根本沒有真正印鈔票。
不過,這些行動豈不遲早會引發通膨嗎?不會。日本銀行(央行)過去面對的經濟困境和我們今天面對的差不太多,它在1997和2003年之間大買債券。結果消費者物價如何?下跌。
總之,目前有關通膨的討論大多令人想起大蕭條最初幾年的情況,儘管物價大跌,許多有影響力的人仍警告會有通膨。
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寫道:「這些人表達了對通膨的荒誕恐懼,這是在挪亞洪水來臨時高喊失火,失火。」他繼續寫到:「在大衰退和失業減緩後,通膨才會變得危險。」
經濟復甦後我們會面對通膨風險嗎?有些人這麼說。這些人注意聯邦赤字可能升高到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00%的預測,並表示美國終須利用通膨打消赤字,亦即拉高物價,讓赤字的真正價值降低。
過去有過這種事。例如,法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欠下的債務,最後泰半用通膨打消了。
比較現代的例子可就難找了。過去20年來,比利時、加拿大,當然還有日本,都經歷過赤字超過GDP100%的時期。
美國本身從二次大戰崛起時,赤字超過GDP的120%。
這些案例中,沒有一個政府試圖以通膨解決問題。
那麼,有任何理由認為通膨就要來了嗎?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把溫和的通膨當成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當成鼓勵借貸和降低民間債務負擔的手段。
我認同這些主張,並曾在1990年代對日本提出類似建議。但當時日本決策者從未採用通膨手段,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決策者現在會有興趣。
凡此種種全指向一個問題:如果並沒有真正的通膨風險,為何這麼多人都說有。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經濟學家有時意見相左。像現在這種非常時期,許多一般法則不再適用時,更可能出現重大歧見。
這很難讓人不認為,目前販售通膨恐懼部分有政治動機,這些經濟學家多半可以接受減稅造成的赤字,卻在政府開始花錢救經濟時,突然對財政百般挑剔。他們的目的似乎是嚇唬歐巴馬政府,讓政府放棄這些救經濟的努力。
不用說,總統不應被嚇到。經濟仍然問題十分嚴重,需要繼續給予協助。
沒錯,我們有長期預算問題,我們必須為長期的解決方案打基礎,但談到通膨,我們唯一該懼怕的,就是對通膨的恐懼。 (本文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09/05/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