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8712
作者:丁筱晶 出處:天下雜誌 429期 2009/08
從華爾街開始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即將屆滿一年。隨著今年第二季GDP數字的出爐,從美國到新興亞洲,似乎都昭告了春燕歸來的訊息。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台灣經濟也出現強勁反轉,但經濟學家提醒,這可能是一種假象復甦。冷冽的經濟早春中,投資人該如何配置資產?
金融風暴即將屆滿一年,全球第一次聞到復甦的味道。
一如其餘亞洲國家,八月二十日,主計處公布最新統計,第二季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負七.五四%,略高於五月預測值負八.五%。即便計入二百億的莫拉克災害損失,今年,全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仍上調至負四.○四%。
更令人振奮的是,投資銀行界慣用以觀測景氣轉折點的實質GDP季增年率(saar),第二季高達二○.六九%。「從成長圖形看,的確看到了V型反轉,只是這個V,後面的力道漸漸消失了,」渣打銀行台灣區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指出。
第二季的超強勁反轉,在經濟學家眼中,可能是一種假象復甦。這種反彈力道,將逐季下降。
根據主計處預估,台灣實質GDP季增年率第三季只剩九.八四%,第四季更只有五.五九%。到了二○一○年,此數字更只剩不到二%。
拒絕對經濟復甦下個結論的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坦言,從絕對數字看,即便到了明年,實際經濟的活力還是無法恢復到○七年的水準,「這種momentum(動能)算是低的啦。」
假性復甦將持續到明年
假性復甦將是台灣經濟截至明年為止的主調。
符銘財分析,第二季動能無法持續的主因,在於第二季的V型反轉,本來就是前三季極端悲觀,企業拚命削減庫存,削減到低於基本需求後的極端反彈。
蔡鴻坤坦言,這次主計處得以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的確是因為出口比預期好。名目出口金額儘管減少很多,但因為出口跌價更多,平減後,實質出口成長率比五月估算時高很多。
相反地,由於股市上漲,主計處原先寄予厚望的內需消費、大陸觀光客,表現遠不如預期。第二季民間消費年增率僅○.三六%,力道只有五月預估時的三分之一。「只有汽車銷售比預期好,其餘表現都不好,」蔡鴻坤說明。
為什麼股市上漲,帶不動消費?匯豐中華投信協理朱挺豪觀察,那是因為大多數股民上一波受傷太多,現在只是回復一半,離原點還很遠。
主計處預估,由於失業率高、平均工資下降,加上莫拉克颱風的影響,今年下半,民間消費成長也偏弱。全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僅○.二一%,幾乎是零成長。
上半年靠大陸,下半年靠歐美
除了回補庫存,第二季,台灣出口衰退幅度趨緩,全拜中國大陸之賜。過去台灣出口成長率與大陸往往亦步亦趨。
今年,台灣出口似乎比中國早回穩。今年一月,台灣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四四%,六月僅減少三○%,萎縮幅度明顯縮小。但中國出口萎縮幅度截至五月為止仍持續擴大。
「『家電下鄉』對面板產業有所幫助。其他消費財在中國起來,對台灣也是有正面影響。」專攻兩岸貿易研究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大年認為,台灣吃到大陸部份內需市場。
但對台灣而言,大陸能不能繼續扮演經濟支撐者的角色?隨著中國收緊銀根,降溫股市、房市,中國救世主的力道,令人存疑。
世界銀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經濟全球化下,歐美需求低迷,中國增加政府支出以保持高速增長有一定限制。因為僅佔中國國內需求三分之一的政府支出,無法取代出口,持續帶動中國如以往的快速成長。「目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彌補美國消費下挫帶來的落差,」美國財政部駐北京代表大衛.達勒(David Dollar)斷言。
台灣經濟必須靠歐美市場,才能全面復甦。對於歐美經濟的看法,「現在市場就像打擺子,一下樂觀,一下悲觀,很猶疑,」一位長期觀察全球債券市場的交易員說。
八月初,美國總統歐巴馬還很興奮地召開記者會,宣布經濟趨穩的好消息。八月中,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逼近四%,市場解讀,這是投資人預期美國景氣好轉,通膨疑慮升高。不過,只隔一週,消費者信心指數又下滑,保守資金再度回流公債市場,殖利率又下滑。
「上半年,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減少的就業機會,已經超過去年整年的人數,」符銘財認為,美國目前要創造新就業機會很難。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則對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美國經濟振興方案會在未來帶動零售量上揚,目前,中古屋成交價格已回升,預計美國經濟第三季轉正成長,帶動台灣出口,「下半年的成長是slow and secure(緩慢且穩定)的。」
緩慢復甦中,如何投資?
面對這種忽冷忽熱,打擺子的天氣,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羅尤美建議,失業率何時回穩是關鍵,一般預期,全球經濟要二到三年才會回到原水準。
羅尤美建議,此時,投資人至少持有三成債券,積極型投資人可以在原物料題材雄厚的新興市場股票,及內需題材豐富的大中華股市間做資產配置。
另外,由於美國二○○九年負債將高達GDP八七%,美元中長期仍有貶值壓力,建議投資人開始分散貨幣的配置,美元資產約三成即可。
當各國經濟處於步出寒冬,邁入春天之際,投資人除了多關注總體因素變化外,別忘了早春的薄寒可能依舊刺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